聞岳春
推出創業板,當是今年滬深證券市場的一件大事。對中國證券市場來說,這是朝著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方向邁出的堅實步伐,對萬千中小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歷史性的機遇。創業板拓寬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為風險投資提供了良性循環的渠道,增強了中小企業的借貸信用,激發出了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
但創業板在給中小企業帶來歷史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莫測的風險。創業板推出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其應對之策,相關分析似乎還很少。創業板正式開張首日的暴漲,讓所有中小企業看到了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曙光,刺激了部分中小企業的投機心理。對此,各類中小企業還應客觀理性地對待。畢竟,赴創業板上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只是手段,企業成長才是最終目的。因此,中小企業應全面衡量,創業板是否適合本企業,不能削足適履。此外,中小企業在積極奔赴創業板的同時,也應積極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如各種間接融資方式,新三板及各級產權交易所等)以促進企業快速成長。
創業板市場能力有限,容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龐大的中小企業群的融資要求。立市已近40年的納斯達克市場,現在的上市公司也不過3000多家。我國創業板在發展成熟后當然也可以達到幾千家的規模,而我國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逾400萬家,其中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超過10萬家。再說,創業板主要服務于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新企業。這必然又把很大一部分暫時未達到標準的高成長性企業擋在門外。
市場本身能夠健康發展是中小企業受益創業板的基本前提。由于我國創業板的各方面制度正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大量的問題和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市盈率過高和暴漲暴跌現象嚴重。目前,創業板企業整體規模、融資額、發行量都較小,易受市場游資的炒作,被惡意推升股價來投機。首批創業板股票大幅波動情況一直延續到11月末,而截至11月30日,已有7家公司發布了“資金置換”獨立董事意見公告,募集資金變相挪用現象風險也與日俱增。過高的市盈率、股價的大幅波動以及變相挪用募集資金等風險都影響了投資者的熱情。
對于通過創業板退出的私募股權融資(PE)和風險投資(VC)來說,相比于戰略投資型的中小企業,他們可能更看重創業板的投機作用。另外,由于創業板上市企業股本規模普遍比較小,也很容易遭到競爭對手的惡意收購,面臨喪失控制權的風險,對上板企業的銷售及士氣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為促進創業板市場平穩發展及保障投資者權益,我國創業板不同于主板市場,符合創業板退市標準的企業不再轉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而是實施直接退市。而且相對于主板,《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實行多元退市標準: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在規定時間未能消除的;或上市公司凈資產為負而未在規定時間內消除的;或上市公司股票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低于100萬股,限期內不能改善的等等。此外,對于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報和中期報告、凈資產為負、或者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或拒絕表示意見的三種情況還增加了快速退市程序。被退市的中小企業股票價值將急劇降低,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重組。
由此,那些已收到證監會反饋函并通過發審會的中小企業,在積極準備登陸創業板的同時,也應作好應對上板后各種風險的準備;那些符合要求、并確實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應積極提出申請,力求通過上市創業板,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對于一部分雖達到上市標準但排名相對靠后的中小企業,筆者以為,則不能盲目躋身于創業板龐大的申請隊伍中,似應多考慮一些上市準備過程中各種可能的沉沒成本。對于絕大部分尚不夠條件的中小企業來說,應科學地制定和調整企業經營與發展戰略,找到企業自身的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并樹立正確的融資和投資理念,著眼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