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生力軍的收入“變臉”
本報特約撰稿人 夏草
對于商貿企業在收入確認上是采取總額法還是凈額法,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而國內企業,一些百貨公司,如中國百貨等選擇總額法進行收入確認,還曾經被認為會計確認方法使用不當而遭到質疑。
類似問題不僅存在于商貿企業。最近,有兩家過會公司也碰到了這一問題。這兩家公司一家是富臨運業,一家交運行業公司,涉及車輛掛靠的收入確認;另外一家是華誼嘉信,一家現代服務行業公司,涉及終端銷售管理團隊的收入確認。
與中國百貨相反,這兩家公司使用的收入確認方法是凈額法。
富臨運業:凈額法帶來驚人毛利率
11月25日成功過會的富臨運業是一家交通運輸公司,其主要收入來源為客運站收入和客運、貨運收入。在客運車輛中,由于大部分車輛的所有者都是個人,只是掛靠在富臨運業下面,因此,富臨運業對這部分掛靠經營車輛的收入采取了凈額確認法,即只計算這些車輛的客運收入扣除大部分費用后的“運輸管理費收入”,這導致其掛靠經營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80%。
相反,另一家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江西長運的責任經營模式與富臨運業的掛靠模式相似,但它按照總額法確認收入,毛利率就只有30%。
可見,企業在收入確認上是采取總額法還是凈額法,將給企業的盈利狀況造成多大的影響!
網友認為,在這兩家公司中,江西長運的會計反映比較客觀。它將業務分為公車經營和責任經營,并且,責任經營在主要方面沒有違反掛靠車輛的有關規定。而富臨運業的1518輛車在人事關系、財務關系、收益分配等主要方面都違反了有關規定,卻號稱“公司化經營”。
如果單憑毛利率,投資者很容易誤判富臨運業的盈利能力,卻很容易忽視會計政策選擇的差異。實際上,富臨運業與江西長運在業務運營能力上肯定不會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只是因為采取的收入確認方法不同,就帶來如此不同的結果。因此,對于這類屬于同一行業的企業、毛利率卻相差數倍的現象,投資者一定要格外慎重,以免被上市公司的業務粉飾所蒙蔽。
華誼嘉信:凈額法使用不當,招股書中露玄機
國慶前,創業板共有29家公司過會,其中,第一批集體上市28家,只有一家公司過會失敗。這家公司就是從事整合營銷的華誼嘉信(第一批上會有家娛樂業公司華誼兄弟,這兩家公司沒有任何關聯)。而該公司之所以落選,就與其收入確認的凈額法使用不當有關。
在華誼嘉信的招股說明書中,第194頁中有這樣的文字:終端銷售團隊人員的工資、社保、個稅由客戶根據其內部標準確定,公司并不能控制終端銷售團隊人員的工資、社保、個稅等標準,公司收取客戶支付的上述費用屬于代收代付性質,通過其他應收應付科目核算,公司僅就按比例或人員收取的服務費確認為公司收入并繳納有關營業稅、企業所得稅。
第218頁又說:發行人的主要業務之一是為客戶組建銷售團隊并進行管理,銷售團隊的薪酬由客戶確定,發行人與銷售團隊人員簽定勞動合同并按照客戶確定的標準支付工資。與客戶簽定服務合同,向客戶收回支付的銷售團隊人員薪酬、業務費用及按照代墊的銷售團隊薪酬、業務費用的一定比例收取服務費。
網友認為上述描述顯然存在矛盾。
按照上述說法,在進行收入確認時,實質上銷售團隊人員的工資、社保、個稅等標準都是客戶確定的,發行人沒有決定權,所以作為代收代付款核算;但是銷售團隊人員的勞動合同是與發行人簽署的,發行人從法律角度上要承擔其工資、社保、個稅等責任,并不因為發行人與其客戶約定薪酬標準由客戶確定而發生轉移。按照勞動法規定,即使客戶未按照合同約定向發行人支付費用,發行人也要以自有資金向銷售團隊人員支付薪酬和承擔社保、個稅等支出。
因此,網友認為,華誼嘉信的收入確認原則存在疑問,應該將向客戶收取的全部款項作為收入,而不是僅就差額部分確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