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11月30日訊 自10月30日創業板開市以來,創業板首批28只股票上市已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10月30日上市首日的爆炒還讓人記憶猶新,接下來一個月的強勁走勢更是讓市場人士直呼出人意料,11月30日總市值、流通市值和平均市盈率更是創了新高,各指標均成為上市以來的最高點。
由于需要考慮創業板的規模等因素,深交所目前還沒有推出創業板指數,因此以申銀萬國編制的創業板指數作為指標與上證綜合指數、中小板綜合指數走勢進行比較。申銀萬國設定創業板開市第5個交易日(11月5日)為基期(設定當天收盤指數為1000點)計算申萬創業板指數。因此,將11月5日設立為統一的基期,將每個交易日的指數都與基期相比較計算漲幅。
圖:申萬創業板指數、上證綜合指數、中小板綜合指數走勢
可以看出,11月以來上證綜指穩步增長,但24日-27日受市場消息影響出現大幅下挫,中小板綜指走勢則與上證綜指基本吻合。創業板除了第一周出現價值回歸的走勢外,之后的三周持續向上攀升,指數波動起伏較為劇烈,甚至經常表現出與主板背離的走勢。
選取走勢圖中最高點(11月27日)和最低點(11月10日)和來分析創業板基本指標數據,10月30日創業板上市首日,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399.67億元,流通市值為250.69億元;11月10日創業板總市值縮水為1176.69億元,流通市值212.32億元;11月30日創業板總市值創新高達1445.01億元,流通市值達263.36億元。
通過計算得知,從10月30日到11月10日七個交易日內,創業板總市值縮水了222.98億元,平均每天每家上市公司縮水1.14億元。從11月10日到11月30日14個交易日內,創業板總市值增加了243.67億元,平均每天每家上市公司增加0.68億元。
創業板自上市以來一直是散戶游資追捧的對象。據深交所數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僅有4只創業板股票被機構席位買入,且成交金額排在當日的前5名,絕大部分仍是營業部的交易席位。10月30日機構買入新寧物流781.52萬元, 南風股份1088.31萬元,11月3日買入大禹節水158.51萬元,11月27日機構買入神州泰岳1477.35萬元。
從估值水平來看,創業板上市以來平均市盈率最低點為11月10日的93.34倍,最高為10月30日的114.62倍,比美國納斯達克、香港創業板三四十倍市盈率高出三倍。分析師認為,虛高的價格以及虛高的市盈率,已經透支不少創業板公司未來至少一年的增長,因此未來仍然存在較大的調整壓力。
國內創業板市場的劇烈波動,彰顯當前新股供應量依然供不應求。因新股的稀缺刺激投機資金采取了盲目買入的做法,而忽視了不同個股之間的基本面差異。
作為全世界最早建立、也是最成功的創業板市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當前上市公司多達三千多家,1997年時更曾到達5556家之多,成交量甚至大于美國主板市場。正是龐大的規模,令其避免了投資者對新股的盲目追捧。
海通證券分析師單磊指出,美國創業板市場規模約為主板規模的20%,亞洲國家大多為10%。即便是以10%計算,創業板對應市值約2萬億元,若以每個創業板公司市值10億元計算,則對應于2000只股票,創業板市場的未來發展大有潛力可為。(全景網/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