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創業板非市場化的軀體上硬被貼上了市場化的標簽。11月8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表示,“證監會不會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創業板的發行價格”,“證監會不會再回到行政干預價格的時代,但將加強對超募資金的監管,并防范創業板股票的過度炒作!
筆者非常支持監管層市場化的做法,同樣認為市場化應該堅持到底,而不是堅持半吊子的市場化給某些人輸送利益。如果市場給予高價,管理層要做的是增加市場供應,使真正的創業板能夠上市,由于資金充盈而上市公司少,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就有“食利企業”的嫌疑。另外,對于摘桃子的所謂“風投”長沙鑫奧和深圳杭福創投、九鼎投資、達晨風投、金石投資,難道也是市場行為嗎?我們要追問的是,市場行為與利益輸送之間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納斯達克的市場波動很高,但并不妨礙它成為成功的市場。而我國創業板目前股票基本是處于行業成熟期的個股,許多股票和中小板股沒什么區別,但估值已遠遠高于中小板。從這方面來講,股價已沒有任何吸引力。因此,我國創業板價格震蕩恐怕主要不是成長型企業高風險的反應,而是估值體系錯亂、操作資金瘋狂的典型現象。我們在主板上市之初、中小板上市之初,都已經看到瘋狂的炒作,創業板的價格并不新鮮。
創業板上市一周,給市場留下的是以下幾根需要收拾的雞毛。
第一根雞毛,暴漲暴跌。以收盤價計,上市第一周,套牢近300億的資金,總市值蒸發160億。如果以上市首日最高價計算,創業板最高市值為1942.35億元,6天下來,總市值最多蒸發了702.76億元。11月9日,創業板延續跌勢,只有6只股上漲,22只股下跌。如果創業板沿襲中小板的傳統,情況就會變得相當可怕。統計數據顯示,中小板的8只新股平均耗時569個交易日才解套,解套時間最長的達707個交易日,最短的也要431個交易日。
第二根雞毛,莊家操作手法兇猛。上市首日價格直接打至一倍左右,誘使散戶高位接盤。據《北京商報》披露,創業板一周的交易信息顯示,多數股票的大賣盤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大買盤。以特銳德為例,主力追蹤信息顯示,11月3日進入該股賣單前五的營業部中,有4家同時伴有大買單,這4家營業部雖然當日合計賣出約1800萬元,但同時也合計買入了約647萬元。而特銳德的這種情況僅僅只是創業板28只股票中的一例,其他的股票也大都存在這種現象。這種手法是主力在對倒拉高出貨的典型手法。創業板股票在面臨著大額拋單的情況下,之所以沒有出現像人們事先預料中的大幅下跌,很可能和主力的這種出貨手法有關。
第三根雞毛,創業板給擁有原始股權與市場操縱者造成了暴發的機會。現在就排名億萬富翁意義不大,誰也不知道半年、一年后退市之時創業板市場究竟如何。
創業板上市之初的一周,是瘋狂的一周,是博傻的一擊,是血腥的一周。令人高興的是,多數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保持了足夠的理性,這從以下數據就可見一斑:創業板上市首日,共有25.26萬個人投資者賬戶買入了創業板新股,占當天創業板股票交易量的比例達到97.37%。但筆者認為,除了個別追高者之外,大部分屬于噬血游資,絕大部分中小投資者保持著足夠的理性。大概有960萬戶投資者開立了創業板賬戶,而實際參加創業板二級市場交易的有92萬戶,占開戶數不到一成。首日直接拉漲停,這種手法絕不是分散的中小投資者能夠做得到的。創業板市場機構主攻的是一級市場,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冷眼觀望、根本不參與。真正深入其中的是兇悍的游資,以及不諳世事或風險偏好較高的少數股民。不要把游資的操作栽贓到中小投資者的頭上。
沒有人反對中國創業板走市場化。事實上,包括筆者在內的人反對的,是披著市場的外衣作踐市場,讓市場化成為某些權貴的樂園,F在整個市場似乎是雞同鴨講,投資者認為市盈率過高,實際上是反對市場定價機制的扭曲,但監管層卻以市場化定價機制相對應;投資者質疑權貴市場利益輸送,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先生卻回應,創業板上市后的大幅增值并非“一夜暴富”,這種激勵機制鼓勵人們努力創業。對不起,監管層真的以為所有的人都是紅眼病嗎?請問他們怎么解釋創業板中的異常紅利?能夠問心無愧嗎?
為了解決超募問題,有人甚至建議像國外可以通過存量發行,就是發行一部分新股籌一部分錢,同時賣掉一部分老股。這實在是一個餿到不能再餿的主意,那些股權投資者上市就能獲得真金白銀的收益,還可以讓打法律擦邊球的自然人股東一分錢不納稅。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快的暴富途徑了,希望管理層能夠保持的清醒,堅定地拒絕利益階層的游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