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代表敲響上市鐘后合影。當日,深交所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股票順利開盤。新華社記者彭勇攝
新華網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潘清)首批28家公司30日集中上市,以75.84%至209.73%不等的首日漲幅,完成了創業板的“亮相”。
一邊是上市首日集體遭遇炒作,另一邊,卻是眾多投資者裹足不前。對比鮮明的“熱”和“冷”,折射著創業板這個新游戲背后如影隨形的高風險。
創業板里的“冷熱不均”
集中上市首日,首批創業板公司毫無意外地遭遇了“熱炒”。28家公司中,10家收盤價較發行價“翻番”,列漲幅榜榜首的金亞科技首日漲幅高達209.73%。
在此之前,首批28家創業板分三批集中申購,均吸引了大批“打新”資金蜂擁而至。公募基金扮演了申購“主力軍”的角色,就連一向以穩健著稱的社保資金,也對創業板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火熱之外,一組“冷數據”格外令人關注。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10月23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3458萬戶,有效賬戶11701萬戶,其中符合創業板開戶條件的約為6000萬戶。而同期,創業板的實際開戶數為900萬戶。這意味著,創業板的開戶率僅為15%左右。
在此之前,證券公司不斷通過網上交易系統、短信和營業部張貼告示等方式,吸引投資者開戶創業板。一些券商甚至安排晚間和周末時間加班,以應付可能到來的“開戶高潮”。但實際上,散戶參與的熱情似乎并不如預期的那么高。
保險公司集體“缺席”創業板申購,多數私募表示不參與首日“炒新”……創業板“冷熱不均”的背后,是人們對不可預知的高風險的擔憂甚至恐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