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創業板 > 中國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 > 正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等待了11年,深交所終于在上周五敲響了創業板開板的鐘聲;而本周五,“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創業板終將要在A股市場上登臺奏曲,28家上市公司齊齊亮相創業板。
經過前期緊張審核,已有首批28家企業通過審核準備登陸創業板。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融資規模在155億元左右,平均發行市盈率為56.6倍。其中,發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漢技術82.22倍,發行市盈率最低的上海佳豪也達40.12倍。
與上海主板市場(26.63倍)和中小板市場(39.30倍)的估值相比,創業板高達56.6倍的發行市盈率引發了廣大投資者的迷思:是誰推高了市盈率?誰是高市盈率的受益者?而又將有誰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高市盈率孕育暴富神話,也埋下了巨大隱患;逆向激勵或將使上市企業喪失前進動力,甚至淪為投機分子的樂園……日前,著名時評人時寒冰在其博客發表文章指出,良好的制度和有力的監管,才能使得企業在成功融資后,依然能夠肩負起為廣大投資者負責的使命,而不是在一夜暴富的神話中安樂而死。
專題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記者 賈肖明 實習生周少杰
造富效應
創業板首批72人晉身億萬富豪
對于老股民來說,資本市場的創富神話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創業板的“造富”速度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的。僅以發行價計算,28家上市公司已先期批量產生72位億萬富翁,如果考慮間接持股者,“億萬富翁俱樂部”的隊伍還將膨脹。一旦上市,更多的自然人股東將加盟“億萬富翁俱樂部”。
上海財匯的數據顯示,在28家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個人持股多達197人。僅以發行價計算,有72位股東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億萬富豪。他們的累計持股市值高達237.07億元,平均每人坐擁3.3億元市值。
72位億萬富翁,這個數據僅僅是按照創業板的發行價和個人股東的持股數量進行計算得到的,未考慮30日28家新股批量上市后的漲幅。假設上市后新股平均漲幅在50%左右,則“億萬俱樂部”中的成員將擴充到88人,現有6500萬元以上的富翁都將晉級“億萬富翁”。而如果股價翻倍,億萬富豪隊伍則超過百人。屆時,每家公司中,至少會產生三至四名億萬富翁。
28家創業板公司中,神州泰岳和華誼兄弟無疑是億萬富翁的集中地,分別產生了10個和9個億萬富翁;中元華電有8個,其次是主營文件管理外包服務的立思辰有5個億萬富翁。
在4個“10億級別”的富翁中,除樂普醫療的蒲忠杰以17.53億元位居首位,神州泰岳占了2席,華誼兄弟的王忠軍直接持股價值12.54億元占一席,居創業板富豪榜第二位。
神州泰岳的股東中,一位神秘的女自然人———萬瀛女2007年8月以1元的超低價受讓獲得了44萬股,今年2月,神州泰岳實施分紅,每10股派送10股紅股并派發5元現金紅利,萬瀛女的持股量也隨之上升為了88萬股。僅以58元的發行價計算,萬瀛女44萬元的投資,在兩年內就變成了5126萬元(股票市值加之前的分紅),獲利近116倍。
演藝界的眾多明星的身家也在華誼兄弟上市后得到飆升,其中小剛所持股票的市值為8231萬元張紀中股票價值6173萬元。
在72位億萬富翁中,樂普醫療的蒲忠杰直接持股價值達17.35億元,高居榜首。蒲忠杰擔任樂普醫療董事、總經理、技術總監,持有樂普醫療6043.67萬股股份,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4.89%。而蒲忠杰在2004年獲得上述股權的成本價低于1000萬元(此后樂普醫療進行過改制和轉增股本),以樂普醫療29元發行價計算,蒲忠杰的股權在5年間增值近20倍。
市場隱憂
或帶來高管變現沖動
中小企業板的套現風潮愈演愈烈,究其原因,還是資本市場的造富功能讓一些人的財富急速膨脹,從而導致一些上市公司股東兌現紙上財富。如今,創業板再次演繹了造富神話,在有了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東的套現風潮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東是否會走同樣的路,讓投資者感到萬分擔憂。
“完全避免股東套現不太現實。”長城證券分析師胡曉輝表示,限售期過后,只要符合資本市場的相關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東套現的情況仍有可能產生。但一旦創始人開始大幅拋售股票,只能說明兩點:一是不看好企業近期或遠期的發展;二是為了套利,兌現紙面財富。這樣的話,投資者就不必對該公司抱有太多的幻想,也不要參與該股票的任何交易。
對于投資創業板企業的風險,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提醒投資者,要關注創業板企業的高管或者大股東在上市后高位減持套現,然后掏空或者轉移企業核心資產,使企業只剩下空殼,造成投資者損失慘重。
當年,在香港市場的創業板推出后,由于上市監管過于寬松,使得高管頻繁套現離場,造成許多高管“做一把就走人”,極大地挫傷投資者信心和熱情。
桂浩明表示:“香港創業板之所以不太成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對高管的監管放得很松。企業上市后,高管和大股東看到高股價,先繼續做高或者堆積利潤,把股價拉升,接著就是大量套現減持,甚至把企業核心業務或者最具競爭力的業務轉移到高管或者大股東自己旗下的其他公司,轉移騰挪之后,上市的創業板企業剩下空殼,投資者損失慘重。”
《投資者報》評論員鄧妍表示,在英國創業板市場,最為人稱道的是嚴格的保薦人機制,投行承擔起監管上市公司的職責,一旦上市公司出事,投行也將名譽掃地。因此,投行監管上市公司的動力巨大,這能大大降低整個市場的運行風險和投資風險。
投資分析
二級市場只剩“魚尾”?
創業板的高市盈率正是在高成長這一炒作概念下被一步步推高的。但高成長性概念的背后未必就是企業經營業績的加速發展。數據顯示,擬登陸創業板的公司安科生物過去三年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僅為6.99%,北陸藥業的復合增長率也僅為12.12%。
創業板新股高市盈率發行,表面上看是高成長的“外衣”和市場化發行的結果,事實上卻是由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不完善、不到位導致的。創業板公司以超過57倍的平均市盈率發行上市,掛牌后很可能會出現多個超過100倍市盈率的個股。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表示,“在一級市場上就平均大概50多倍到60倍,他們二級市場如果要盈利,二級市場的空間得多大?”當前,整個二級市場的市盈率20倍左右,在2007年A股最高6124點的時候,市盈率是60倍。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創業板好比一條放了十年的魚,現在,在高市盈率下,這條魚的大部分都給上市公司原始股東瓜分去了,留給一級市場的只剩下魚尾,留給二級市場的就只有魚骨頭了。”易方達基金投資總監陳志民昨日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創業板二級市場投資機會很少,如果上市首日買入,估計很多人要被套牢了。
【專家觀點】
創業板高價發行是慢性毒藥
王亮
創業板發行平均在55倍,股價一炒可能要上70倍到100倍,這樣的估值還能持續嗎?就此,筆者身邊的幾個投資界老手都認為,這樣的估值體系必將面臨崩潰,如此發行的節奏和發行價格,都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仇是深圳A醫藥公司的副總經理,公司創始人,同時也是第四大股東,最近老仇到處旅游,并且和幾個合伙人說好了,公司如果明年順利上市,那么他將會辭職,原因是在職的高管賣股票有限制。
有老仇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股票套現后享受生活,原來幾十萬的股本金眨眼間變成上億現金,不眼紅的人少。正如A醫藥公司會失去老仇,未來有更多公司會因為創業板而流失公司骨干。
這些創業伙伴為什么要辭職呢?可能從他認知自己所在企業的角度看,目前股票的價格是過分高估了,這樣他才會選擇套現,否則,創業者通常會繼續把企業做大,來享受企業高成長帶來的高收益。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的效率來說,創業板的高價發行,真乃一劑毒藥,資本市場本來給予企業家的正反饋,因為過高的價格,卻形成了負反饋。
貨幣從有錢的人流向有企業家才能的人,并帶來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社會文明,這本是金融對社會效率正面促進作用,在小商人變成企業家的路途上,起的是加油站的作用。但如果在小商人還沒有變成企業家之前,直接給了企業家一袋子金幣,可能這個小商人不繼續攀登艱難的創業路,直接轉頭回家做地主了。
因為通過數據我們看到,創業板累計超募資金多達83.74億元,平均每家多募集近3億元資金,募集資金最多的是神州泰岳,為18.328億元,超額募集資金近10億元。而該公司2008年凈利潤只有1.2億元,僅超募資金部分,就夠公司忙活8年了。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經營者的激勵機制是一個重點。建立什么樣的經營者激勵機制是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問題。已有的較好制度設計是“年薪制+股權制”。深圳很多成熟的公司都為員工設立了良性的持股計劃,比如華為的股權設計中,離開華為只能原價賣回華為工會,而不能對公司外部人轉讓,更不能溢價轉讓。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舒爾茨的人力資源理論中認為企業員工是企業的資源,而創業板的高價發行,正是把這種最稀缺的資源直接驅逐出了市場。
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放棄創業團隊,拿著現金享受生活,高價買房子追求資產安全,推高房價;另外一撥人,拿著大把現金滿世界找準上市公司,PE們把好項目公司的PE在沒有上市之前就推高到15倍以上。
資本泡沫最終像2008年股市泡沫爆炸,炸傷在地上躺著的都是已經中毒很深的PE和私人投資者們。到時候華誼兄弟可能還沒有燒完募集來的資金,可以拍一部電影,叫做《2015:崩盤實錄》。
(作者系著名私募人士、“價值人生”網站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