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上市,是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高風險事件,頭12月最危險
文|《創業家》雜志社社長 牛文文
一個月內有10-20家公司批量上市,而且基本上都是營收在3-5億規模的中小小企業——這真是30年未見之盛況。拜創業板之賜,在深圳,在北京,在企業所在地,香檳開啟的砰砰聲已隱然可聞。
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場大宴的主角、這些新科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是否保持了足夠的清醒呢?在這里,我特別想說點掃興的難聽話,盡管《創業家》雜志從創刊起就是創業板的鼓手。
上市前的半年和上市后的一年,往往是一家企業成長過程中風險最大的“死亡18個月”。為了沖刺上市,拼命作大銷售作大利潤,結果倒在上市路上的,一直有;上市在即,利益當前,股東管理層之間甚至家人之間鬧將起來的,也不少;即將上市的信息一旦公開,以前得罪過的甚至沒得罪的人,往往會冒出來以各種名義舉報揭發,攔路阻擊,造成實質危機的,更多。
能夠最終站在交易所敲了鐘,表明你已經穿越了以上種種險關。但這還只是前6個月,危險還在后頭。
上市后的頭12個月,你一直緊繃著的神經可能放松了些,但是,丑聞往往會在放松中悄然爆發。這里先舉一些著名的例子:江西賽維,2007年6月美國上市,2008年1月爆出“庫存門事件”,公司遭遇誠信危機;玖龍紙業,2006年底香港上市,2008年初張茵在“兩會”上批評《勞動合同法》,隨即爆出“血汗工廠”事件;匯源果汁,2007年4月香港上市,2008年9月起因與可口可樂的并購協議陷入長達半年的輿論泥潭;橡果國際,2007年5月美國上市,上市前曾爆發過激烈的形象戰,備受爭議,上市一年股價一路大幅下滑;亞洲互動傳媒,2007年3月作為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國公司,不到一年即因為創始人違規擔保被勒令退市;最新一例是中國忠旺,上市不到三個月,已被匿名信舉報客戶造假…… 為什么上市頭一年容易出事?
一個野蠻生長的私人企業,突然變成一家公眾公司,其實就象剛被馴化帶上賽馬場的野馬,你辦企業的整個前提都變了。你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公眾投資人可能比你還關心你,他們熱烈看好你或拋棄你,只是轉瞬間的事;你得按照別人畫好的線路跑,最好還按照他們習慣的速度和節奏平穩地跑,而且要一段一段提前預報:我下一季將跑多快,報快了報慢了起伏太大都不算乖;公眾投資人給你了你想要的草料(融資),但從此你自己所有的草料(錢)都得分得清清楚楚給他們看,這個口袋的不能裝那個口袋,用來做擴產能的不能去做投資,用的地方和時間不對就是大問題。說錯話更危險,關于自己公司的事情比如業績比如交易不能隨便說,關于社會的事情比如捐款、勞動合同法等更不能隨便說。
小公司上市,更是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高風險事件。3-5個億規模的億級公司,自己的成長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就要暴露在不喜歡不確定性的公眾面前,這對創始人的確是個巨大挑戰。
假若我是一家創業板新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此刻我最該做的事,不是開香檳,而是去拜訪那些在上市頭一年內遇到過麻煩的創始人,向他們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