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婧妤 吳婷
“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應該更為市場化,與國際接軌。”在“2009資本市場年會”上,諸多專家和業內人士對這一觀點達成一致,并提出創業板市場可以作為主板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的“試驗田”,在發行、交易、退出制度等方面有更靈活的安排,其健康運行也需靠監管和市場化“兩只手”共同維護。
經濟學家韓志國表示,我國創業板市場有較為嚴格的上市門檻限制,這使創業板市場發展具有了較好的基礎。他認為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創業板推出前,新股暫時不宜開閘,“創業板啟動的時候,應當在發行制度上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否則又會給市場留下新的矛盾。”
中信建投證券機構業務部執行總經理董晨介紹,2004年中小板推出之后,發行市盈率最高達到了30-40倍,但上市首日的平均交易溢價仍然高達150%。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到納斯達克上市,平均首日溢價只有25%左右。
“創業板不能搞成第二個中小板,也不能搞成第二個主板。”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在發行制度、交易及退市規則等方面,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之間由于風險水平、投資者偏好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發行要求和操作方法,這樣才能體現出各個層次市場之間的差異性。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華生則建議,不妨將創業板市場作為主板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發展的“試驗田”,“這首先取決于創業板市場上市企業的發行價格能否市場化、真正隨行就市。”他認為,創業板市場有必要為發行價格市場化做出重要的嘗試。
“創業板的制度建設應該由政府監管和市場化這‘兩只手’來共同推動。”中材國際獨立董事余云輝表示,目前的上市規則已經對創業板擬上市企業提出了明確的硬指標,監管部門應該對此嚴加審查,但創業板股票的發行價格、企業募集規模、增發要求等則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監管和市場化這‘兩只手’要各司其職、互相監督促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趙錫軍還提到,創業板上市之后的監管也十分重要,由于創業板企業風險較大,價格波動也會比較大,如果股價被某些強勢的投資主體把握、操縱的話,處于弱勢的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就難免會受到損害,在中小投資者可能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監管一定要進一步跟進。
他建議,要維護創業板市場安全健康運行,需要兩方面的力量齊頭并進: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繼續加強對創業板企業上市以后的監管,嚴查違規;另一方面,需要民事訴訟制度及時跟進。二者共同作用,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