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紀鵬直面投資者最敏感問題
文︱本刊記者 薛瑞 出處|《英才》雜志3月刊
在經歷了10年的等待與論證以及對“創業板的認識和理解走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后,牛年推出創業板似乎成為了一種可能變現的愿望。
2月初,一份上報給國務院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管理暫行辦法》),又將中國創業板的推出擺在了眼前。
“我認為此時推出創業板是恰當的。”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劉紀鵬對《英才》記者直言,在金融危機與A股市場巨大的跌幅之下,創業板的推出是恰逢其時。
初定于2009年5月1日施行的《管理暫行辦法》,相對于去年的創業板征求意見稿,增加了創業板合格投資者準入制度以來強化風險;同時對于企業的高風險,強化了退市規定。而在征求意見階段廣為討論的企業上市標準,未做修改。
“立刻開展無門檻的創業板是不成熟的,所以根據中國的國情,已經對傳統的創業板進行了改造。”對此,劉紀鵬評論認為相比成熟資本市場的創業板,中國資本市場改良后的創業板應該叫“成長板”。
在創業板10年的等待中,積累更豐富的是上市企業資源。據中關村海淀園區管委會2008年底的統計,中國的中小企業中,基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有1200多家,已經改制和完成輔導期的企業達500多家。
身處中關村科技園的綠傘化學,早在三年前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并準備創業板上市。這家從事洗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曾兩度靠股權投資快速發展起來。
“我們帶著技術來創業,當年最缺乏的就是資金。”原先在研究院工作的綠傘化學董事長魏建華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時的創業感慨道。從1萬元的啟動資金,到跟大慶油田子公司合作后注冊資金增至150萬元,綠傘產品的生產線從海淀區廢舊的實驗室轉到了廠房;而當北控高科股權投資綠傘化學后,當起始資金增至1000萬元后,綠傘洗化的產品已開始全國擴張。
“做一個好的產品投放,只要有資金能夠注入和激活,它就可以迅速膨脹。”魏建華對《英才》記者反復強調對于很多新技術公司,資金的多少就是他們生命線的長短。
已經備戰了3年的創業板,綠傘化學在企業內部管理、股權架構等方面上,都有了更多的改善,對創業板的融資渠道就變得更加期待了。魏建華說,一旦綠傘化學能在創業板上市,將會對研發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從而加快企業成長。
劉紀鵬認為,當前政府努力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就應當把中小企業的經營提上日程,因為要解決就業,中小企業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讓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得已融通資金,正是解決中小企業最大瓶頸的方法。所以,創業板對當前啟動經濟,拉動內需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啟動民間資金,但不是簡單的讓民間資金或銀行儲蓄來承擔拉動內需的任務,而是要做大做強中國的資本市場,盡快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關鍵是要政府搭臺,民間資金來唱戲。”
不過,眼下正處于修復信心階段的A股市場是否能夠接納創業板的資金分流以及對主板擴容的影響,都是市場投資者最敏感的問題。
“相比于大的煤炭、電網、鐵路、券商和銀行上市不同,上創業板的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初步測算,一家就融1億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整體上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劉紀鵬認為面對融資能力不斷下降的A股市場,“不如考慮從創業板入手,將開通再融資的功能以及恢復融資的功能結合起來,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一舉兩得。”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