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主黨派領導人中,辜勝阻建言立論、觀點獨到。他的人生經歷豐富、研究領域廣泛,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在20世紀80-90年代,辜勝阻曾在美國、日本、德國數個知名大學進修、訪問,1998年后,他又先后擔任武漢市副市長、湖北省副省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委員及常委,2008年3月,辜勝阻又以民建中央副主席的身份,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在最近的10多年里,辜勝阻在民營企業轉型與經濟發展戰略、高技術產業與風險投資、農村城鎮化與農民工就業、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等許多經濟社會熱點問題上,參政議政、建言立論,向國家提出許多重要建議,其中一些建議被采納。
兩會前夕,在民建中央辦公樓里,辜勝阻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專訪,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中的幾個重要熱點問題。
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
離不開風險投資與創業板
辜勝阻對風險投資問題的認識和研究始于1997年3月,是我國較早進入該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當年全國政協大會期間,辜勝阻受原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委托,開始關注風險投資的發展。借助于在美國研修的機會,辜勝阻實地考察了硅谷地區,對美國的風險投資進行了廣泛研究,并搜集了許多第一手材料,這為日后辜勝阻全面而深入探討風險投資和高技術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9年初,中國風險投資人和創業企業期待已久的創業板終于有了眉目,種種跡象表明,創業板有望在2009年推出。作為中國風險投資事業和高技術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辜勝阻對中國最近10多年的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也頗為感慨。
“目前推出創業板的條件已基本成熟。”辜勝阻表示,“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交《民建中央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成為當年的政協一號提案,正是從那時開始,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掀起了第一輪熱潮,同時促進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中國新的一輪創業高潮,也培育了一批發展較快、實力較強的本土風險投資企業和風險投資家。”
許多專家在談到創業板推出時,往往只強調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環,為風險投資資金提供了退出渠道。但在辜勝阻眼里,創業板不僅僅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環,創業板能否成功,還關系到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和創業型國家建設。辜勝阻多次強調,“由于風險投資在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具有市場篩選、產業培育、風險分散、政府導向、資金放大、要素集成、激勵創新、促進合作、降低成本、更新創新觀念等功能,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風險投資和創業板。”辜勝阻把“風險投資”和“創業板”比作一對孿生兄弟,這對孿生兄弟的發展關系到了國家戰略。
對于創業板的推出,辜勝阻強調要明確服務定位。他表示,創業板的上市條件不是主板或中小企業板市場門檻的簡單降低,既要注意企業的資本規模和盈利條件,更要兼顧企業的成長性,給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機會。同時,要注意研究創業板與中小企業板、主板之間的差異性,避免“此漲彼落”的現象發生,實現各板塊市場并行不悖地發展和繁榮。
作為中國風險投資、創業板和創業戰略的重要推動者,辜勝阻始終強調監管的重要性,“一方面要使創業板起到促進高科技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的作用,允許資本規模較小、經營持續期間較短、成長性較高的企業上市,另一方面又要對投資者負責,不能讓素質太差的企業上市。在上市條件、交易規則、保薦人資格和責任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實施更加嚴格也更加透明的監管。對于違規市場主體給予及時、公開、嚴厲的懲處,這是促進創業板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辜勝阻還強調了完善市場環境的重要性。辜勝阻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多數國家創業板的發展并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投機行為過盛。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還不成熟,信用環境還比較差、信用體系很不健全,一些投資者并不關注企業的成長潛力和發展前景,而是企圖通過企業上市獲取“一次性”的高額回報。我們要更加重視發展創業板的市場環境,避免創業板成為“圈錢”的場所或者成為“垃圾”公司的集散地。
國家要加快中小城市建設
鼓勵農民工就近創業就業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歐美經濟嚴重衰退,消費需求萎縮,中國制造企業也遇到了嚴重危機,出口加速下滑,許多外向型企業減產、停產甚至破產,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
農民工就業與農村城鎮化問題一直是辜勝阻的重要研究領域。他表示,對于目前的農民工失業問題,國家與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農民工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輝煌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就業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社會與政治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危機對民生的影響突出表現為大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而引發的大量失業。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一個重大后果就是奇高的失業率,當時失業率一度超過20%。”
辜勝阻表示,當前我國的就業壓力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為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存量就業和以畢業大學生為代表的新增就業出現了較大困難。目前,農民工失業,而計劃招工的企業和空閑崗位同時在減少,據調查,今年春節后計劃招工企業的數量與去年相比減少了20%,空崗數量減少10%。也就是說,就業問題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針對這一形勢,辜勝阻認為,破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重在“開源”,即創造新的就業載體,通過鼓勵創業來帶動就業:“改革開放后數億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就是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業潮中解決的。”
危機是一種很好的倒逼機制。“以改革開放初為例,當時城鎮失業率高達5.9%,還有數千萬知識青年需返城就業,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初的創業潮,當時的就業問題很難解決。從1979年到1984年,全國共安置4500多萬人就業,城鎮失業率從5.9%迅速下降到1.9%。”辜勝阻表示,如果沒有當時的個體工商戶熱,這么多新增就業人口很難被吸納。
創業不僅能夠解決自身就業,而且在擴大就業方面具有倍增效應,一人創業可以帶動多人就業。據辜勝阻提供的調研數據顯示,平均每名創業者可帶動就業3.8人。據調查估計,截至2006年回鄉農民工已有800萬人創業,并已帶動3000萬人的就業。
辜勝阻認為,政府在推動農民工創業與就業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政府工作應把群眾的就業和創業作為政府第一工作目標。辜勝阻建議,要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創業能力,增強創業意識;要加快創新金融服務,為農民工創業提供創業資本;要強化創業服務,盡可能降低創業門檻;要進行財稅扶持,使農民工創業成本最小化;要創建各類創業園區,營造農民工創業的良好小環境。
辜勝阻還強調,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并非是讓農民工回到鄉村,而應加快中西部中小城市建設,將中國許多縣城建成擁有10-3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目前多數中生代、新生代農民工已習慣在城市生活,讓他們的絕大多數人回到鄉村,重新從事農業生產已不大可能。讓他們留在長三角、珠三角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工作,生活成本又太高,而發展縣城經濟,可以減少農村宅基地散而亂的土地浪費,可以帶動內需,可以加速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還可以讓大量農民工過上城市生活,完成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辜勝阻表示,將縣城建設成中小城市早已有成功案例,如浙江、江蘇和珠三角的許多經濟較為發達的縣級市政府所在地或城關鎮,就已成為人口達10-30萬人的中小城市,少數城市甚至已擁有30-60萬人口。而這些由縣城發展起來的中小城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就是改革開放30年來大量農民在縣城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實現城市化。以浙江義烏為例,這個原本縣城只有2萬人口、耕地資源嚴重稀缺、交通并不方便的浙中內陸縣(現為縣級市),能發展成擁有60萬以上城區人口的中等城市,就是農民創業成功的結果。
“改革開放30年里,東部沿海地區崛起了一大批中小城市,許多農民通過創業成了市民,過上了較高品質的生活,這樣的成就在中西部地區也能實現,目前各方面的條件也已基本成熟。”辜勝阻認為,如果政府在中小城市建設與農民創業上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無疑將加快農村城市化步伐,也有利于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早日走出世界經濟危機的困境。
應對全球危機
需要政府強力扶持中小企業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的金融大鱷、跨國巨頭首當其沖,遭遇嚴重沖擊。但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卻是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型的制造業中小企業。
在辜勝阻的工作生涯中,中小企業問題一直是其重要研究課題,他還擔任過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因為這些經歷,辜勝阻對目前中小企業遭遇的困境感同身受。
辜勝阻表示,我國中小企業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小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60%,上繳稅收占50%,就業人數占75%,進出口總額占69%,開發新產品占82%以上。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
盡管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危機主要是因為出口陷入困境,但辜勝阻表示,危機背后還有更深層次原因。
盡管中小企業的貢獻很大,但卻普遍遭受不公正待遇。辜勝阻在調研中發現,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基本上重合,因而中小企業在貸款時不僅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規模歧視”,還受“重公輕私”的所有制歧視。這種雙重歧視使得中小企業只獲得了全國貸款總額的10%-15%,政府補貼的不到5%。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卻在不斷上升,調查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中部地區私營企業交費支出平均值為22.9萬元,西部地區為36.9萬元;到2005年兩項數據分別上升到了26.6萬元和39.4萬元。
為了讓中小企業早日走出困境,辜勝阻認為,政府需要采取多重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要積極擴大內需,拓展中小企業產品的國內市場;要實施對中小企業的各種稅費優惠,適時、適當地降低稅負;要健全擔保風險的分散、補償和激勵機制,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導民間資本發展中小銀行,讓中小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要積極構建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拓展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要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實施產業轉移,推進中小企業二次創業。
預算民主是人大民主基石
政府投資計劃應受人民監督
每到“兩會”時,政府財政收支問題總能引起熱議。今年由于4萬億投資計劃的實施、8500億醫改方案的頒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提出,每一項都需要巨額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政府財政預算更是成了今年兩會前夕社會公眾與輿論的熱點焦點問題。
辜勝阻認為,輿論和社會公眾關心財政預算問題并不奇怪。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預算本來就應遵循民主原則。政府所有的收支行為都應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公平合理科學地進行配置。
辜勝阻表示,當前,健全人大的預算監督和審查制度,推進預算民主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實現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的完整性。辜勝阻表示,當前,包括社會保障收入、土地收入、國有資產收益等大量的預算外資金和制度外資金存在破壞了預算體系的完整性,導致政府資金使用缺乏統一性,形成“預算之外有預算、制度之外有制度”的管理格局,強化了部門利益,弱化了規范的監督管理,加重了社會經濟負擔,還為重復建設、擠占挪用、腐敗浪費等行為提供了條件。為此,需要在建設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過程中,通過將預算收入納入預算、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等措施,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金融國有資產的管理,建立覆蓋整個政府收支的預算體系。
除此之外,辜勝阻認為,還要提高預算管理的約束力,強化預算剛性;要完善預算管理和監督體系,強化預算的透明度。要探索建立向社會公眾定期、定例公布詳細的預算信息的制度,擴大廣大納稅人對預算管理的知情權,使他們能夠充分了解、討論、監督預算,提高預算的透明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預算報告、審查、聽證、審計、評估、問責和處罰制度,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各環節形成權力制約和平衡機制,構建人大、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層次的預算監督體系。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