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1995年-2005年納斯達克市場走勢
圖三:香港創業板
開吧,創業板!
采訪/本刊記者 白明婷 丁曉磊 胡宇萌 崔丹 邵帥
文/本刊特約撰稿人 孫嵩
編輯/劉濤
《創業家》雜志一出生就和創業板的命運連在了一起。2008年3月出版的《創業家》試刊號推出了“創業板候選150強”。那時,編輯部堅信,天時地利人和,2008年創業板一定會推出。
2008年在一件件驚天大事中過去了,而創業板并沒有推出。與此同時,從長三角到珠三角,中小企業、創業企業、乃至創新企業相繼陷入三十年未遇的大危機。
2009年開年,創業板“隨時推出”的消息再次盛行,危機中的中國經濟醞釀著變革的春雷。創業板反反復復十年,可能靜悄悄地花開2009。
開吧,創業板!這是《創業家》和中國廣大的創業創新者共同的期待。
時機
“首先一定要穩固2000點,然后等到了2500點之前,也就是2300 2400點左右開,這是最好的機會。在股市恢復過程中開設,能夠保證創業板市場相對平穩,而不是大起大落。”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王守仁的觀點很具代表性
2009年1月21日,深交所副總經理陳鴻橋公開表示,目前報到證監會和各地證監局的擬上市企業有510家,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從創投機構獲得了平均8000萬元的股權投資。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王守仁亦表示,510家的數字包括了可能在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由于創業板沒有正式推出,現在還難以確定這一板塊對應的擬上市企業數量。不過他估計,首批上市企業在50家左右。
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市場人士擔心,創業板必然會分流主板的資金,引起股市下跌。但理智一點來看,創業板新股發行對市場資金的分流很有限。創業板公司的總股本一般較小,新股發行量不會很大,融資額也非常有限。比如一個創業板上市公司利潤是2000萬元,按30倍的市盈率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不過6億元,在此基礎上增發股票,融資額大約在2億元左右。即使一次上100家公司,融資額不過200億元。這個融資規模還不如主板一家較大公司的融資規模。之后,創業企業流通股份上市流通需要的承接資金。按相對于發行價100%的溢價率和50%的資金市值比例計算,同樣需要資金200億元。
由此可推算出,年內創業板設立約增加資金需求400 億元。也就是說,創業板一年的擴容不及主板市場一只超級大盤藍籌股的發行上市。中小企業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去年新股融資總額4470 億元,主板新股融資額4097 億元,中小企業板融資額僅373 億元,僅占7.5%。
基于這個邏輯,創業板很有可能會在主板股指走穩后,選擇時機推出。“首先一定要穩固2000點,然后等到了2500點之前,也就是2300 2400點左右開,這是最好的機會。在股市恢復過程中開設,能夠保證創業板市場相對平穩,而不是大起大落。”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王守仁的觀點很具代表性。
11年無序反復中的有序規律
過去11年,創業板每次都是在牛市中計劃推出,在熊市中勒住、推遲。2009年,創業板即將推出的信號再次出現,但是與前幾次不同,是在股市最低迷的時候發出的
2009年1月14日,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闡述證監會2009年8項重點工作時明確提出,要“推出創業板,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分析人士解讀,這意味著從醞釀到屢次宣布要推出,歷經11年之久的創業板,2009年必將誕生。
過去11年間,創業板幾經周折。最近的一次折騰是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1月,也是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尚福林表示爭取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創業板;“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繼2001年后再次發出“建立創業板市場”的號令;3月21日,證監會就創業板規則和發行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自此之后,推出創業板一事沒了音訊。
《創業家》在2008年2 3月的采訪中得知,當時僅中關村符合創業板條件的公司就已經超過1000家;登上我們“創業板候選150強”榜單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股權改造、券商接洽等階段,準備登陸創業板已經是這些企業老總們手頭最重要的工作。天涯在線從2006年起開始為登陸創業板做各種準備,尤其在贏利模式和完善內部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08年,創業板推出看上去已經是板上釘釘,誰知卻被放了鴿子。日前,當《創業家》再次就創業板問題聯系天涯在線時,該公司已不愿再多談。
不過,2008年的折騰和八九年前相比,只算是小巫見大巫。
2000年,籌備創業板市場的工作在深交所正式啟動。同年4月,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表示,對設立二板市場已做了充分準備。不久后深交所成立了高新技術板工作小組,其全部會員單位也順利完成創業板技術系統全網測試。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在主板市場發行新股,全面進入創業板市場的籌建。
創業板看上去近在咫尺。“那時,證監會領導經常出來說,創業板馬上就要推了,大小領導也都這么說,搞得我們很激動。每次讀報紙都興奮半天。”談起十年前那些和創業板有關的故事,同洲電子副總裁王云峰歷歷在目。當時,深圳市政府和深交所共同擬定了二十幾家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名單,同洲電子位列其中。被納入名單的企業,昨天還默默無聞,要為一筆幾十萬的企業跑斷了腰;一旦榜上有名,馬上就成了被資本爭搶的天鵝肉。
當時,投資機構也是來勢洶洶。在創業板呼聲最高的2000年,深圳曾有過一夜之間冒出上百家風險投資機構的紀錄,很多機構就是沖著創業板而成立的。曾位列5家深圳創投工會副會長級單位之一的21世紀創投,就是押注創業板,如今已經不見蹤影。
結果所有人都被忽悠了。在采訪中,多位人士向《創業家》提及創業板“001號”。這是一家叫北大科興的公司。1999年,該公司的利潤已達5000萬元,并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來被深圳市有關領導說服上創業板,并被排位001號。結果是,這家公司的經營節奏因創業板的爽約而受到嚴重干擾,以至于被折騰到“灰飛煙滅”。創業投資領域也是一片哀鳴。據說,一位如今知名的深圳投資人曾因將大筆資金壓在創業板企業上不能及時套現,窘困到連孩子的學費都要向人借。
創業板的第一次折騰是因為網絡股泡沫破滅,科技網絡概念股票價格暴跌,以納斯達克為首的全球創業板指數大幅下挫。在此期間,國內市場也由牛轉熊,上證指數在2001年6月14日上攻2245點后開始下跌,7個月下跌40%,并最終在4年后跌到998點。驟然變得寒冷的資本市場,使管理層對推行創業板產生了疑慮。
在這以后,自2002年11月開始至2008年,市場上幾乎每年都會傳出各種與創業板推出有關的消息。在此不一一列舉。過去11年,創業板每次都是在牛市中計劃推出,在熊市中勒住、推遲。2009年,創業板即將推出的信號再次出現,但是與前幾次不同,是在股市最低迷的時候發出的。
“目前正是推出創業板市場的較好時期。”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認為,推出創業板市場,一方面把高質量公司規模化地投放到資本市場,改善資本市場的供給結構,讓公眾投資者切實分享企業成長利益。另一方面,讓處在高速成長期的企業完成規模化融資,快速做大做強。同時,也為創業投資提供一個有效的退出渠道,讓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成功,騰出力量進行下一輪的孵化活動。
另外,主板由牛轉熊,等待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據市場人士估計,目前至少有300—500家公司已經將上市申請材料遞交給證監會等待批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盈利5000萬上下的中小規模企業。目前,資本市場的氣氛很難支撐新股發行,即使有發行機會,往往也會優先考慮背景深厚的央企或地方國企,急待融資的中小企業發行新股的時間遙遙無期。如果現階段推出創業板,很多在主板等待的中小盤股票,將會直接成為創業板的首批上市公司,在分流主板發新股壓力的同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但愿2009年,創業板不忽悠,不折騰,盡快推出。
激活創業生態鏈
“資本市場的指揮棒對于引領資金投向非常重要,關系到創業投資和中小企業的生態鏈,創業板的推出將給市場帶來改觀。”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公司董事長陳瑋在第七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說
圖二: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公司董事長陳瑋
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發展,主要依賴附加值較低的外貿出口和投資拉動,此輪的經濟衰退,證明了這種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推出創業板,無疑將對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9年了,我們一直在等創業板。” 北京太空板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樊志說。樊志今年40多歲,1997年創辦太空板業。11年里有9年在苦等創業板。太空板業的主營產品是一種新材料,其核心產品是發泡水泥,這種材料比同體積的水泥板輕5/6,保溫性能是同等厚度的混磚墻體的10倍。樊志早在2000年就為登陸創業板進行了股改。他對諸如創業板開設將影響主板、沒有足夠多的創業型公司等觀點感到既可氣又可笑。“這些問題一看就知道答案,專家還要來回論證。創業板修改意見稿改了那么多回,可從來沒誰征求過我們企業的意見。”
在發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2006年~2008年,太空板業的年銷售額一直保持100%的增長,但由于資金不足,沒有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太空板業經常與商業機會失之交臂。“如果上市,資金融了下來,我們的速度更快。這些年,創業板說開不開,多少企業等不下去了。像我們這樣能持續經營,活激活創業生態鏈得很好的公司,創業板應該特設綠色通道。”
樊志沒有把企業對資金的渴求全部寄托于上創業板融資,但確實有不少處于創業期的公司因為等不到創業板,又無法解決企業融資的難題而倒閉。據測算,中小企業銀行貸款成本大約為大型企業的5倍,他們一直是銀行的邊緣客戶。北京大學中小企業中心在2002年的調研表明,300個樣本中小企業創業和持續經營融資中65.2%以上來自自身儲蓄,31.3%來自親朋好友借款,真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只有3.5%。
2006年,一份來自深交所的報告稱,在2000年前后進行股改的公司,北京只剩下十多家,很多公司已經倒掉了。“這還是兩年前的數據,現在剩下多少家,我真不知道。”一位看過這份報告的創業者說道。
中國需要創業板來進一步激活創業與投資的生態鏈條,而創業板的推出也會給券商、基金公司帶來更大活力。首先,券商的承銷費、投資收益和交易傭金會明顯增加。據國泰君安預測,創業板初期發行規模約占主板市場15%~20%,即250 億至350 億之間,發行150 家,每家平均融資額2.5 億左右。若按4%~5%的承銷費率計算,券商在每個項目上平均可獲增量承銷收入1000萬~1250萬,整個市場的規模約10億~18 億元。
除了承銷收入,借助承銷優勢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直接投資,還會給券商帶來一塊豐厚的投資收益。目前證監會對主承銷商持股發行公司股權比例為7%,按此比例計算,如果券商對一家較小規模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了pre-ipo投資,也能獲得數千萬元的投資收益。在交易傭金方面,如果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500家,每家市值平均10億,即有5000億總市值。每年換手率按100%計算,就有5000億的交易量。如果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計算交易傭金的話,此項能給券商帶來5億~10億的收入。
對于基金公司而言,由于基金交易制度的限制,他們對創業板公司的配置可能只占投資組合中的極小一部分,所以對基金公司行業影響也不會很大。不過,針對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可能會是創業板的翻云覆雨者,相對于主板,創業板公司的股價更好操作,而且漲停板限制沒有主板強,所以大小私募機構的漲停板敢死隊主力,都會現身創業板。
三大挑戰
創業板也是一把雙刃劍。即使對翹首以盼的創投界而言,創業板也不一定是解百愁的靈丹妙藥。
然而,創業板也是一把攸關生死的雙刃劍。縱觀全球范圍的創業板,成功的并不多,除了納斯達克和英國的AIM市場以外,大部分國家推出的創業板都交易量萎靡,估值偏低,而且上市公司的質量也不佳。
來看一下創業板的楷模——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自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系統正式啟動以來,因其更為寬松的上市條件和快捷的電子報價系統,受到新興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歡迎。截至2006年底,3133家公司在納斯達克市場掛牌上市,2006年全年的成交量達到3107億股,即使算上主板市場在內,也僅次于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從上市公司的組成上來看,納斯達克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為主,但同時也為其他高成長性企業或外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截至2006年底,納斯達克市場上共有2812家公司來自美國本土,321家公司來自世界其他國家;90%以上的美國軟件行業上市公司、80%以上的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上市公司和通信行業上市公司都在納斯達克上市。
可見,納斯達克市場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創業板市場,它不僅超越了國界的限制,也不再囿于中小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范圍。
再來看看香港創業板的教訓。自1999年11月香港創業板正式成立以來,香港創業板的總體表現同當初的設想相差甚遠。自2002年以來,在香港創業板市場上進行IPO的公司數目逐年遞減,2006年全年的IPO企業只有6家,在所有亞太地區的創業板市場中僅高于菲律賓。IPO融資額以及總融資額也呈現下降的趨勢。總結個中緣由大致有三點:“第一,上市企業資源不足。第二,科網股獨大,行業覆蓋面過窄。第三,上市監管過于寬松,高管頻繁套現。” 博斯咨詢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謝祖墀分析說。
中國的創業板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群體質量能否得到保證。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點有兩個,第一是市值較小,第二是有很好的成長概念。這兩點都是容易被市場炒家利用的:市值小容易控盤,有概念容易拉高股價。所以,很可能創業板推出后,大量股票被暴炒,投資人以賭博心態參與交易,上市公司股東和管理層經受不了市值誘惑配合抬高股價,套現股票,最后公司不能兌現業績預期,泡沫破裂股價暴跌,無數中小投資人被套,永世不得翻身。如果這種情況群體性出現,創業板將不能持續吸引投資人的關注,逐漸喪失融資功能。
其次,創業板公司一般規模較小,監管成本相對公司市值就顯得偏高,降低監管成本可能成為有關部門傾向的選擇。最后導致的結果是,上市公司黑幕和丑聞不斷,創業板公司失去信任,導致創業板失敗。
第三,由于急于擴容創業板,并解決主板上市公司排隊問題,很多傳統產業公司由主板轉到創業板上市,創業板公司缺乏成長性,導致這一板塊投資價值降低。
以上是三種最可能導致創業板失敗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對創業板推出后的前景非常擔憂。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他表示:“據我所知,要上創業板的大部分企業是烏合之眾,撈一把就完了。看看那些所謂的創業板名單上的企業,有一些連兩年都挨不過,不上創業板它就死了,我不認為這是好企業。當然,不排除其中有少量不錯的精英企業,但至少有80%都是尋租者,正常經營的不超過20%,這是很糟糕的,必須通過制度把他們擋在門外。”
有鑒于以上原因,市場上有相當一批人士認為,只有實行更為嚴格的保薦制度才合乎市場的需要,才能維護市場的穩定發展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創業板市場人氣的凝聚,公司成長性的體現,都需要時間驗證。
但愿,創業板的開啟能夠迎來我們期待已久的暖春。
(本刊記者 白明婷、丁曉磊、崔丹、胡宇萌、邵帥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