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卓卿 北京報道
十年磨一劍,創業板鎖定在今年拉開大幕。
中國證監會7月20日下午宣布,自7月26日起受理創業板發行上市申請。對于創業板的突然提速,業內人士表示,10月底可能成為創業板正式推出的時段。
在全球性經濟危機還未走出困境的形勢下推出創業板,政府這一舉動可謂是用心良苦。既可以拉動民間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又可以解決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直接融資的尷尬,以創業促就業、刺激經濟增長,創業板自然承載著各方的殷切期望。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里程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業板也必然引來各方的百般猜想。
能否解決小企業融資難?
在當下的關口開啟創業板,解決小企業融資問題成為其不可推脫的責任。
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副主任許慧敏認為,創業板推出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創業板的推出可以使一部分中小企業通過上市,解決直接融資渠道問題。其次,創業板門檻較低,比較關注企業的創新能力和企業的成長性,這對于一部分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融資特別有利。最后,創業板是一個非常好的私募股權退出平臺。創業板的推出實際上也傳導到投資市場,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將十分活躍,也有利于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不過,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苑德軍對此明確表示異議,22日,他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寄托給創業板是不可能的,這種想法太天真。中國99%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能去創業板上市的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確實,創業板的上市群體的目標,是鎖定在有發展前景的高科技、新技術、新創意產業上。一般的傳統型企業,如制衣業、小五金加工業等要到創業板融資,實屬不易。
實際上,雖然創業板的門檻設置會低于中小板,但那些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難以從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同樣也很難進入創業板。況且,管理層出于保證股民權益的目的,對申請進入創業板的公司實施更嚴格的審查制度,大批中小企業難以企及其相關要求。
目前,適合在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數約為3000-5000家,這對于全國總數達4000萬-5000萬家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
所以說,創業板對解決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只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絕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會被爆炒嗎?
炒新、打新是中國資本市場一貫的習氣,而今創業板會否遭受爆炒也成為各方最為關注的話題。
21日,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向本報記者表示:“從各國的經驗來看,爆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爆炒之后必然是暴跌,關鍵是怎么管理創業板市場。”
著名經濟評論人葉檀更是堅定地認為,創業板必會遭遇暴漲與爆炒。因為創業板與主板成長性不同,市盈率高低相差懸殊。如果把成長型上市公司“市夢率”與小盤股操縱結合在一起,毫無疑問,創業板將成為最佳的坐莊爆炒溫床。
本周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向記者表示:“創業板只要有好的風險控制機制,是可以防止爆炒的,比如可以采取對主要的投資者進行資產凍結等措施。”他指出,要保證創業板的成功,一定要在創業板市場建立起一個股東減持的約束機制,對創業板大股東減持的行為,要事先預告,要大幅拉長創業板大股東減持的期限。另外,要實行一個迅速的退市機制。“只要存在違規行為,馬上退市,退市后將不再允許上市。讓那些及時披露信息、成長性高的好公司活躍在市場中。”
相較而言,認為創業板存在爆炒風險的一方明顯占多數,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亦向本報表示,創業板的爆炒在所難免。首先是因為現在市場上的錢很多,流動性充裕,流入創業板很正常;其次,創業板不甚規范成熟的制度也會滋生一些違法行為。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成長性好、行業前景清晰并且具有核心技術的小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將被賦予巨大想象空間,甚至帶上神話色彩。加之,其總股本小,控制股價所需資金量小,私募等“敢打敢拼”的資金一來,在資本市場上演“上天入地”的大戲并非難事,爆炒便顯得不可避免。
首日申報企業過百?
本周日證監會即開始受理創業板發行申報,首日申報的情況成為現時最應景的猜想。
根據相關部門前期摸底情況,首日申報材料的企業預計超過50家。而據深圳某一線券商高管透露,首批申報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大概有100家,不排除某些企業的材料不合規、匹配性不夠,可能退回10%。
如此多的企業會否使創業板申報的頭班車過于擁堵?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出現“擠爆棚”現象的可能性不大。
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明確提出,為了使創業板市場能平穩推出并健康發展,各保薦人要“優中選優”,優先推薦符合創業板定位、具有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和較高成長性的優秀創業板企業,優先推薦能充分體現創業板特色的企業,同時切實提高保薦工作質量。
這表明,保薦機構在篩選首批擬上市創業板公司的發行申報材料時將極其謹慎,更加注重申報企業的質量,而控制好首日申報企業數量實際上是杜絕第一批新股上市勢如“洪水猛獸”的市場風險。
業內人士測算,如果年內上市創業板的公司數額是50家,其合計融資規模無論如何超不過205.4億元,而這個金額遠不及中國建筑一家公司的籌資規模。所以,由于“優中選優”原則貫徹于保薦工作,創業板的首發融資肯定在市場的承載能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