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思琦 上海報道
創業板相關政策將出臺完畢,而監管部門的設置卻在“戰前”變陣,原定由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部負責創業板發行審核工作的監管架構陡然發生變化。
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爭議許久的“發行二部”終于塵埃落定。
中國證監會日前成立了“創業板發行審核辦公室”(下稱創業板發審辦),并行于發行部、非公部等,作為獨立的業務部門,專司創業板企業的發審。
而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部(下稱非公部)則不再涉及創業板,而主要負責場外市場以及非上市公眾公司的監管。
“發行二部”定局
目前,創業板發審辦的基本構架已經初步搭建完成,一個正主任,由原上市公司監管部一位副主任擔任;三個副主任,分別從發行部、非公部、深交所調任。
創業板發審辦下設四個處室,其中,三個處長由非公辦處長調任,另一個處長則由深交所調任。在創業板發行審核辦公室的人員架構中,有兩個處人員是從非公部分離出來。此外,還將從深交所各業務部門借調近二十人。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發審辦目前只是證監會內設職能部門,而非具有正式編制的業務部門,因此,取得中編辦的批復將是該部門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實際上,2008年中編辦正式批復非公部和行政處罰委員會成立,之后,證監會又陸續成立了網絡監控辦公室、統計部門,加上剛剛成立的創業板發審辦公室,將有至少三個部門報中編辦批復編制。
證監會擬設獨立于發行部的“發行二部”以司創業板監管是一直堅持的思路,只是其間,是新設部門還是從原有部門中剝離出新部門一直存在不同意見。
在這個大背景下,非上市公眾公司辦公室于2005年成立,即意在籌備創業板,當時的部門名稱就擬叫“發行二部”,以區別于負責主板和中小板公司發審的發行監管部。
同時,“非公辦”與發行部職能有所不同,考慮到創業板公司風險大的特點,這個部門不僅要監管公司發行審核,還包括監管公司持續的經營,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置,最終確定為“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部”。
直到2008年2月,中編辦正式批復該部門成立,非公辦正式更名為非上市公眾監管部,其機構設置也是按照審核創業板公司發行而預設,即內設4個處,分別是綜合處、審核一處、審核二處、監管處。其中審核一處與發行部相對應,即審核股票除會計以外的部分,審核二處則主要是涉及會計方面的問題。
非公部監管場外市場
此前,在中編辦批復中,明確列示了非公部的職能:非上市公眾公司的發行審核,包括制訂規則;對這類公司的日常監管;打擊非法證券。
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一職能定位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尤其是場外市場的建設聯系密切。實際上,對非上市公眾公司的監管和查處非法證券活動是2005年修訂的《證券法》賦予證監會的新職能,非公部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打擊非法發行,同時對非上市公司公眾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制訂了配套的管理辦法,涉及非上市公眾公司股票發行管理、信息披露、登記托管、股份轉讓等內容。
而制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辦法》及其配套文件,是中國證監會2007年立法項目安排之一,這些文件早已成型,但尚未公開征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證監會的批示下,6月1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報價轉讓試點辦法(暫行)》,此舉意味著以報價系統為基礎的場外市場建設的正式啟動。
報價系統一直由中證協實行主辦券商負責下的備案制,如何建設場外市場將是今后非公部與中證協共同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