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國內創業板成本欠比較優勢 海外創業板或搶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02:0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域 深圳報道

  國內創業板進入倒計時之際,海外創業板不甘寂寞,依舊上演搶奪創業板資源鏖戰。

  5月18日,韓國交易所董事長李正煥一行親自赴深舉辦韓國證券市場上市說明會。

  “韓國KOSDAQ上市費用相對低廉,約占募集資金總額的8%~9%。”李正煥對本報記者表示:“韓國KOSDAQ目前市盈率(PE)在19倍數,相對較高。”

  對李正煥所提的“良性的競爭”,深圳某創投公司負責人則并不擔心,“中國企業非常之多,據說投行已經為創業板積累數百家公司資源。”

  記者也了解到,對于擬上市公司來說,融資成本高、融資金額少是他們比較忌諱的地方。

  “上市的保薦承銷費用在1000萬-1200萬元左右。”擬上市企業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巨平表示。

  經記者核算,保薦承銷費加上審計費、律師費等其他雜費,國內創業板上市的成本將與在海外上市成本不相伯仲。

  七項費用無優勢

  創業板誕生已近半個世紀。

  “截至2007年,共有39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設立了75家創業板市場。”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王曉津對本報記者表示:“全球創業板市場共有41家,另外34家已被‘關停并轉’”。

  王曉津通過對現有41家創業板主要指標的梳理發現,有7個市場的各項指標都位于前三分之一的行列,屬于高端群體,即:籌資額高、新上市公司家數多、市值規模大、流動性高、波動性低、退市公司數量多,具體包括:美國NASDAQ、英國AIM、加拿大TSX-V、日本JASDAQ、日本Hercules、中國臺灣OTC、韓國KOSDAQ。

  同時,有13個市場的主要指標均位于后三分之一的行列,屬于創業板市場中的低端群體,它們是:南非3個創業板市場、土耳其2個創業板市場、馬來西亞MESDAQ、泰國MAI、新西蘭NZAX、愛爾蘭ISEQ、塞浦路斯3個創業板市場、菲律賓SMB。

  剩下的21家創業板市場的大部分指標處于中間地位,發展前景尚不明朗,屬于海外現有創業板市場的中端群體。

  王曉津進一步分析得出,公司數量和市值規模還將繼續向高端群體集中,市場集中度趨于提高,兩極分化的格局將會向縱深發展。具體而言,高端群體占據了95%的籌資金額,即使剔除NASDAQ,也達到85%的占比;而低端群體僅占據了1.14%的比例,剔除NASDAQ后的籌資占比也僅為3.22%。市值規模和年均新上市公司的差距也是如此。

  對于眾多的國內企業來說,熟悉的創業板均屬于高端群體。

  某香港投行人士向記者列舉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成本明細,以一家擬在香港創業板融資2.5億元的公司為例,成本項目主要三項為保薦人顧問費大約200-250萬港幣,占總費用的13%-14%,包銷/配售傭金收取融資額的2.5%-3.5%,大約在625-875萬港幣,占總成本的44%-48%,法律費用300萬-350萬港幣,占總成本的19%-21%。

  余下費用大致為會計師費用70萬-150萬港幣,收款銀行收費25萬港幣,印刷費80萬港幣,上市公布費60萬港幣,上市費35萬港幣,股票過戶登記處收費10萬港幣,總費用合計為1405-1835萬港幣。

  總體核算下來,費用支出大約占籌資額2.5億港元資金的7%左右。

  一份來自Chardan China Acquisition Corp。的數據顯示,根據部分上市公司的公開資料分析統計,在綜合手續費用(包括上市費、證券律師費、審計師費、財務顧問費、承銷商費及其它印刷申請等費用)上,美國NASDAQ收費最高,約為總融資額13%至18%(其中保薦承銷費占7%);英國AIM排名其次為12%-16%;香港創業板為8%-10%(其中保薦承銷費占7%);日本JASDAQ和日本Hercules綜合手續費用則低于美國NASDAQ高于香港創業板;韓國KOSDAQ為7%-8%,加拿大TSX-V收費最低,占總融資額的6%左右。

  記者了解到,臺灣OTC的設立主要是為中小型企業上市融資開辟渠道,設立之初是把分散在證券商營業柜臺的場外交易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和規范。發展至今,臺灣柜臺買賣中心已成為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同時也是風險資本退出的主渠道,但具體的融資成本沒有統計。

  除臺灣OTC市場外,王曉津統計的高端群體中,六大創業板市場成本均比國內的主板市場高,Chardan China Acquisition Corp。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主板上市約收取總融資額的3%至5%。

  很明顯,企業在國內A股主板上市具有成本優勢,這成為許多中國企業情愿在國內排隊也不愿走出國門的一個重要原因。

  風險與收益匹配?

  相對于國內主板上市的成本占總募集資金比例3%-5%,國內的創業板市場成本則明顯提高。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一家公司接受輔導的話,保薦機構最低收費都是1000萬。現在按照規定,(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要求是)兩年盈利才1000萬以上,這個對中小企業來說成本可能比較高。”擬上市企業深圳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巨平算了一筆賬:“早在兩年前,已與保薦機構簽訂協議,保薦承銷費為1000-1200萬。按照總募集資金額1.4億計算,所有費用大約占比10%左右。”

  2009年3月31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顯示,在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方面,國內創業板有兩套標準,具體規定為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同時規定了發行人不得有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若干種情形。

  “這也就意味著,上市的成本將耗費企業不低于兩年的盈利額。”深圳某企業人士表示。

  如果降低費用,這對國內諸多保薦機構來說,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聯合證券一位券商保薦人算了一筆券商的成本賬,在正常情況下,假設項目在會一年,保薦人的費用(包括簽字費、持續督導費用等)150萬元左右,項目組成員差旅成本100萬元左右,分攤的項目人員工資(含保薦代表人工資)200萬元左右,還有稅金、綜合成本等等,在不計獎金的情況下,做一個項目費用大概在500-600萬,但如果兩年才能出一個項目,收費1400萬,券商估計都不賺錢。

  對于這樣的兩難選擇,深圳市脈山龍信息技術股份公司總經理汪書福建議通過設定最高指導價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他表示,創業板募集資金成本的問題,由于保薦人只能簽兩個的限制,導致創業板募集資金成本比較高,而企業募集資金總額是有限的。管理層是否能出臺一個指導價,對創業板企業的保薦成本設一個最高上限?

  民太安保險公估股份公司董事長楊文明的觀點是,按照上市規則規定,保薦機構督導期都要三年,加上前面的輔導期,一般都在四年左右,商業機構督導期間與輔導期間,要收取費用;另一方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保薦作用又非常重要。如何使保薦機構承擔責任、風險與收益相匹配非常關鍵。

  不過,2005年1月1日,證監會為進一步做好《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實施工作的通知顯示,自2005年1月1日起,在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推薦的發行人證券發行前,中國證監會不受理該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推薦的其他發行人的證券發行申請。

  這表明,一個保薦代表人只能有一個在會(證監會)項目,那這名保薦代表人在項目報會(證監會)至發行期間為“凍結期“,無法簽署其他項目。

  當下,企業創業板的上市成本難有下調。

  深圳一家創投機構負責人表示,中國企業被吸引去海外上市的原因是海外市場的門檻低,股票發行申請程序簡單且周期短。國內主板優勢在于融資金額有保證且融資成本較低。假如國內創業板的成本優勢不明顯,審批周期和國內主板一樣長,或會有企業選擇去海外上市。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響或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