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平
證監會日前召開專家座談會,問計創業板保薦和發審辦法,并正在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以研究如何更好推出此后的保薦和發審細則。
有十位來自金融證券學術界、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參加了此次座談會,此外也有一些承擔過多次企業上市業務的券商人士、會計人士向證監會以其他形式表達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保薦機構責任之辯
廣東鵬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部主任張光祿亦曾向證監會獻計,昨日他對CBN記者表示,應該鼓勵保薦機構勇于推薦創業企業上市。對于保薦辦法修訂后,保薦機構對于發行人上市后50%的業績下滑不再承擔監管責任,張光祿認為,相對于保薦成長期的企業上市,應首先鼓勵保薦機構大膽保薦,其次再考慮規范之。“比如業績下滑確實屬于保薦機構不謹慎保薦而造成,確實沒有客觀原因的,就應追究保薦機構責任;對于80%業績下滑,就應該追究保薦機構責任,這些都可以考慮。”
張光祿認為,創業板的“死亡率”將高于中小板和主板,“如果初期便因此嚴于懲罰保薦人,那么保薦人會選擇保薦成熟項目上市,那么就失去創業板的意義所在。”
不過當天參加座談會的會計師則發表意見稱,保薦代表人應作出分析,給市場和投資者一個交代。
由于市場普遍擔憂保薦機構的鑒別能力,平安證券一位高管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薦創業板首批項目的原則是寧缺毋濫。“我們只選擇了十來家參加首批登陸創業板項目,但創業板企業的確有風險,因為很多企業科技、商業模式很獨特,甚至沒有同行業企業可以比較,我們也很難完全甄別風險。”這位高管說。
對此,著名學者劉紀鵬日前說,國內推出的創業板,規避掉了創業高風險期并進入成長期的企業,風險將大大下降。他認為,中國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邁進到真正英國模式無門檻、低門檻的創業板,由投資人自己進行風險判斷。
發審委透明度之吁
參加周二座談會的人士則從信息披露、鼓勵保薦機構等方面提出意見。有券商人士建議提高創業板透明度,要把發審委員的審核意見向社會公布,以提高委員的責任心。
多位專業人士對創業板發審過程中設立行業專家委員咨詢機制給予了幾乎一致的高度評價。“這為注重四高一新的創業板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張光祿說。
也有律師事務所專業人士提議,由于發審委中的專家名額有限,行業技術專家可以和咨詢委員相結合。大領域的專家進入發審委,而細分領域的專家可以成為咨詢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他還建議發審表決時可以考慮法律專家否決制。
身為高級審計師并有多次為發行人服務的經驗,張光祿認為,經修訂后目前的保薦制度和證監會的發審流程還是比較有效的,“有這些制度把關,創業板應該不會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