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言
12月29日晚間,創業板發審委發布2009年第38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稱,上海麥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在讀罷麥杰科技發布的招股說明書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似乎太急于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稅務處理、股權變更等細節上的瑕疵或導致其未能過會。
但“細節”并非“小節”,該投行人士稱,在麥杰科技招股說明書上呈現的這些“細節上的瑕疵”的背后,映射著的是在此次融資潮中,公司和機構急功近利的心態。
大同證券研究員張宏斌對記者表示,沖擊創業板的公司被否情況屢屢出現,其原因多為成長性和股權瑕疵方面,麥杰科技在這方面也存在不足。
財務“硬傷”
財務信息是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窗口,從麥杰科技的窗口望進去,其所展露出的一些風景似乎難入發審委的“法眼”。
從公司披露的資產負債表主要數據看,截至2009年9月30日,麥杰科技經計算的資產負債比例僅為13.07%(母公司口徑),而且從2006年至2008年,這一數據一直是呈下降趨勢的,依次為:64.04%、28.91%和8.08%。
既然資產負債率如此之低,公司對財務杠桿的運用有嫌不足,一位曾研讀過多家上會公司IPO初審報告的財務人士稱,此前曾出現過資產負債比例27%,并因此被視為融資必要性不足的案例,如果麥杰科技的IPO折戟于此,并不令人意外。
但麥杰科技的問題并不僅僅限于畸低的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過多也是公司的“不能承受之重”。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為4640.60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60.54%。盡管在這其中,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總額的89.33%,但這仍難緩釋其對現金流的負面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不穩定,2007、2008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且持續增大。
2009年1-9月,麥杰科技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為138.6萬元。上述資深投行人士稱,公司現金流和業務的發展嚴重不匹配,如若維持公司業務順暢運轉,現金流量凈額至少要維持在700萬-800萬的規模。
張宏斌對記者表示,盡管公司2006和2007年業績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很明顯2008年的增長速度就已經放緩了,到了2010年增長速度可能就只有個位數的水平,它這次過會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還是成長性問題。
稅務瑕疵
此外,麥杰科技披露的招股書也暴露了納稅方面的瑕疵。
招股書顯示,公司2009年補繳2008年增值稅309.25萬元,根據公司的理解,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按完工百分比確認銷售收入時,如未開具增值稅發票并且未按合同的約定收到銷售款,則不需申報增值稅。由此使公司2008年末存在未繳納增值稅但已按完工百分比確認銷售收入1819.10萬元,相應增值稅為309.25萬元。
但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的要求,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的同時應申報銷項稅金和繳納增值稅,公司于2009年5月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主動補充申報并繳納了增值稅。
公司稱,雖然上海市稅務部門對公司報告期內增值稅繳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出具了證明,但公司2009年補繳2008年度增值稅的行為仍存在著因對稅法的理解不同,而在將來被主管稅務部門追加處罰的風險。
上述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披露的這一稅款問題,顯示公司沒提供無瑕疵的完稅證明。
稅務問題在監管機構那里從來不會是小問題,擬上市企業也應該給予足夠高的重視,上述資深投行人士稱,在北京,曾有一家IT企業計劃赴美上市,但由于中美會計制度的差異,需補繳稅款2000萬,該公司遲遲不予補繳,作為審計機構的安永最終不給簽字,從而導致上市擱淺。
由于已有前車之鑒,從中介機構的角度看,這些爭議事項都應該在提交招股說明書之前解決掉,以確保過會成功,該投行人士表示。
股東懸疑
同樣,在股權結構方面,麥杰科技也暴露出諸多問題。除了股權比較集中、對員工幾無股權激勵這些發審委在審核中會關注到的問題之外,其引入的創投機構北京中通和達的諸多作為有著頗多令人不解之處。
招股說明書顯示,北京中通和達于2008年2月3日成立,主要業務為股權投資,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萬紹英。其股東有兩位:自然人萬紹英和汪瓊各出資500萬元,占股50%。
在這家公司剛剛成立一個月后,北京中通和達就開始了對麥杰科技的參股:2008年3月17日,麥杰有限股東會審議通過:盧學東、詹翔、楊永軍、郭若愚分別將其持有的麥杰有限3.69%、2.77%、2.77%、2.44%的股權,共計11.67%的股權以49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北京中通和達。
更為讓人不解的是,招股書披露的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的基本情況中,北京中通和達注冊資本1000萬元,而實收資本僅為 600萬元。難道在公司成立即將兩年之際,中通和達股東的資金還未完全到賬?
如果一家擬上市公司的發起人股東連自己的注冊資本都不能保證完全到賬,假定這家公司最終過會,又將發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