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峰 實習記者 張帆 北京報道
財富故事:5個億萬、7個千萬、6個百萬
10年前,33歲的池燕明肯定不會知道,當他拿出25萬元積蓄與人合伙成立北京立思辰辦公設備有限公司時(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證券簡稱立思辰,300010,SZ)時,現在會變成5.66億元。
如以創業時25萬元的出資額計算,池燕明10年間個人財富增值達2264倍。即便以招股前立思辰的注冊資金7865萬元計算,則每股18元的發行價,發行后總股本10515萬股,對應的總市值達18.927億元,也增值24倍。
立思辰發行后,除池燕明外,還批量制造了4位億萬富翁,7個千萬富翁和6個百萬富翁。
這就是創業板的“造富魅力”:中關村所有騎著自行車奔走在推銷之路上的暫時“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的年輕才俊們,當知萬事皆平等,只要肯攀登。
立思辰前身只是一家以銷售辦公設備、打印設備的小公司。1999年1月8日,池燕明與馬旭東、朱文生共同出資50萬元注冊成立公司,池任法定代表人。次年9月30日,公司注冊資本金增至200萬元,三位股東增資150萬元,其中池燕明出資占比50%。
2003年,公司現高管商華忠入閣,出資75萬元,占500萬總股本的15%。
立思辰股東人數自此平靜了4年,直至2007年,開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股東人數增到12個。也正是這次變化帶有“突擊進人”味道的股權演變,讓這個借創業板東風的公司,開始普澤大眾,成為造富機器。
是年,立思辰謀劃上市。
當年8月,立思辰增資至2000萬元,原始股東馬旭東退出,其所持股份原價(75萬元)轉讓與其姐姐馬郁,另外公司以未分配利潤轉增注冊資本1500萬元。
僅隔一月,9月19日,立思辰股東隊伍大量進人。
當天,立思辰股東會決定增資至2600萬元,新增的600萬元出資,就由新出現的12名新股東認繳,其中張昱最多,出資186.2萬元認購7.16%的股份,而認購最少的為喬坤,以8萬元出資認購0.31%。
立思辰經歷過此次股東演變后,就開始為上市做準備。當年12月,立思辰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6568.74萬元凈資產折合股本為6500萬股。2008年6月和2009年3月,立思辰兩次增資,最終增至7865萬元,增資后各股東持股比例未變。
天下既定,立思辰開始封賞。
以股東名冊中“探花”的商華忠為例,2003年入股時,出資75萬元,其后個人再未追加投資(后來的多次增資,多是以未分配利潤轉增),立思辰上市時,商所持股份為786.5萬股,占總股本10%,以每股18元發行價計算,則商的身家一夜之間增至1.42億元,翻了188倍。
如果對“創業元老”無可置喙,則2007年之后“突擊進人”的新股東,其財富增值的速度,也令人吃驚。
以2007年“突擊進人”的新股東為例,持股數最高為張昱,持563.255萬股,占比7.16%,則其現在身家已增至1.01億元。其當時以698.25萬元買得上述比例的股份,則兩年之后,其財富增值14倍。
2007年后新晉的14名股東中(除一法人),持股最少為喬坤,持24.2萬股占比0.31%,當時認購時出資30萬元,發行后市值為435萬元,增長14倍。
10年后立思辰一朝功成,合計創造5位億萬富翁,其中最高為池燕明,5.66億元,最少為張昱,1.01億元;7個千萬富翁,最多為鄧曉,5662.8萬元,最少為王利,1981.98萬元;6個百萬富翁(上述數據均以發行價計算)。
商業模式:新模式之辯
立思辰的商業模式,外界多有爭議。
招股說明書顯示,立思辰為“辦公信息系統服務提供商”,主要是處理政府機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在辦公和業務流程中各類信息的流轉和處理,以管理外包為核心,具體包括“文件管理外包服務、視音頻解決方案及服務等產品組合”。
據賽迪顧問資料,辦公信息系統服務市場在我國是新興市場,其業務主要分為三塊,文件管理外包、企業級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及辦公應用軟件,以打印外包為例,是指企業通過租賃文件設備的方式打印辦公文件。
首次網下路演中,有人提出公司的商業模式創新度不夠、準入門檻不高時,池燕明并未正面回答,而是做出近乎帶有哲學思辨色彩的回答,“說到入行門檻,這是一個看似很低,實則門檻很高的行業。這個模式的原理聽起來簡單,但又不可或缺”。
立思辰招股說明書中引用國際外包協會的統計數據稱,2006年,世界500強中已有85%采用全部或部分文件管理外包服務,而專業測評機構構Photizo Group于2009年發布報告,預測未來數年北美及歐洲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5%,“2007年,在北美市場施樂實現服務收入82億美元,IKON實現收入42億美元”。
實際上,立思辰在國內新興市場分得的蛋糕,也不容小覷,2006-2008年,立思辰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50.72%,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71.22%。
基于上述對市場前景的樂觀和既往業績的認可,立思辰承諾未來三年收入復合增長率30%以上。池燕明在路演中甚至表示,這一預期是“穩健而保守的估計,實際增長可能會不止于此”。
創新、準入門檻以及強勁的競爭對手,都讓投資者對立思辰的承諾拭目以待。
機構視點:發行價一步到位?
“但立思辰的財務報表并非無可挑剔,”10月23日,完整閱讀完立思辰招股說明書后,北京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投資總監王堅認為。該公司亦在積極尋找創業板項目,對該板公司多有關注。
財報披露,2006年末、2007年末、2008年末和2009年6月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148.78萬元、2773.97萬元、4070.80萬元和5206.72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2.41%、24.44%、25.81%和33.81%。
“報告期內對應的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0.97次、11.15次、7.84次和3.29次,”王堅提醒,“應收賬款周轉率代表著一家公司在財務年度內,將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按照數據,企業的運營資金就會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周轉。”
“2008年到2009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急劇下降,這不得不讓投資者產生疑問,公司是否為沖擊上市條件,以犧牲財務健康為代價,而去快速地搶占市場?”
“應收賬款也會加大公司的壞賬風險,而壞賬計提則會影響業績。要知道,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就已占流動資產的33.81%。”
另外,公司較高的發行價和市盈率,也令這位專業投資人頗費躊躇。“雖然創業板作為新生事物,可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關注,給出一定更高的估值是可以的。但是,公司2009年的業績如能達到0.4元,則對應的合理價格應該在17.6元左右——而發行價已達18元,幾乎是一步到位!”
立思辰的發行市盈率為51.49倍。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為56.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