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建 成都報道
財富故事:老股東“MBO”財富之路
作為暴富主角,實際控制人王新明算是吉峰農機(300022.SZ)“救世主式”的人物。與許多家族式的財富人物不同,作為公司創始人,王卻經歷了“老板-打工仔-老板”的身份轉換。
通過吉峰農機關于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的情況說明,記者發現,從最初出資創辦企業,到毅然轉讓所持全部股份,轉為“職業經理人”,再到攜妻王紅艷重新復出“染指”公司股權,并最終成為實際控制人,王新明的每次跌宕起伏,都改寫著吉峰農機的成長進程。
1994年12月8日,王參與組建吉峰農機的前身——四川省吉峰農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吉峰農業)。彼時30萬元注冊資本中,王出資3.5萬元,持股11.67%;四川省農業機械學會為最大股東,出資額20萬元,持股66.66%;另兩位自然人劉君望、馮蓉各出資3.5萬元、3萬元,分別占11.67%、10%。
然而,1997年12月1日,王新明卻將所持股權悉數轉讓,淡出股東行列。令人不解的是,王卻作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正式接管吉峰農業,并開始將旗下業務定位于農機流通行業,初步探索農機連鎖經營業務。
顯然,拋掉股東身份后,王已儼然轉變為“職業經理人”,并將公司推向更明確的發展方向。直至2003年,王新明攜妻王紅艷重磅 “染指”公司股權,再度以股東身份殺回。
資料顯示,2003年,王新明、王紅艷等28名自然人,以現金方式對吉峰農業增資164.49萬元。其中王紅艷、王新明出資額最多。通過轉讓及增資,二人分別成為僅次于吉康農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吉康農機,持股29.27%)、省農機會計學會(持股16.26%)之后的第三和第四大股東。
10月23日,吉峰農機董事兼副總鄭舸告訴記者,最初,王新明并未參與公司實際經營,因此其最后選擇退出股東行列,也正因公司經營的需要,王又被大股東委以主管重任。而作為管理激勵,王才重新拿到股權。并在此后6年,伴隨公司連鎖經營模式的迅猛成長和多次MBO,王也逐步成為實際控制人。
2005年,原吉峰農業二股東省農機會計學會將出資額50萬元(比例16.26%)轉讓給王新明。通過自然人股東的一系列股權轉讓,王紅艷、王新明分別超過吉康農機,成為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2007年,吉康農機將持有的吉峰農業全部出資額轉讓給王新明,吉峰農業成為王新明和王紅艷的“夫妻店”(合計持股52.77%)。
2008年初,吉峰農業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吉峰農機。截至2009年6月30日,股權結構為:王新明持股1248.32萬股,占比18.65%,為第一大股東,四川神宇和王紅艷分列第二、三大股東。資料顯示,四川神宇控股股東為王新明,持有28.31%股份(擁有51%的表決權)。
不難看出,上市前夕,股權密集轉讓,盡管疑云重重,但幾經深耕細作,王新明的財富夢想已躍然紙上。
商業模式:復制“蘇寧、國美”的農機連鎖經營
吉峰農機的連鎖經營商業模式并不鮮見,但在農機銷售領域,王新明對于國美、蘇寧模式的復制,則頗具前瞻性和開創性。
“由于此前農機流通領域現狀和電器銷售行業出現過的‘小、散、亂、弱、缺’、‘大生產、小流通’情形頗為相似,所以我們參考了蘇寧商業模式,并率先采用了過來!奔遛r機董事兼副總鄭舸說,通過借鑒經驗并加以創新,構成公司發展的原動力。
據記者了解,吉峰農機主要代理銷售各類農機裝備和相關農機產品,涵蓋傳統農機、載貨汽車、農用工程機械、通用機電產品等。由于具備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標準服務等特點,其農機連鎖經營模式,能有效改善農機流通領域行業競爭無序、偽劣產品泛濫、銷售服務水平低、售后保障程度差等一系列問題。
鄭舸稱,基于行業特點,吉峰農機進行了三個創新:一是由傳統批發為主體模式轉變為直接面向終端零售的直營連鎖模式;二是由單品類或少品類、單品牌或少品牌為主線的小店經營模式轉變為多品類、多品牌大賣場經營模式;三是由重銷售輕服務的單一功能農機商業流通轉變為以提升農機購買者總體價值為核心的多功能現代服務模式。
記者發現,通過連鎖網絡的不斷擴張,吉峰農機逐步增強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而直營連鎖體系在減少銷售中間環節,縮減銷售管理費用同時也提高了盈利能力。目前的盈利模式中,利潤來源主要為政府補貼收入和供應商返利。
招股說明書顯示,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政府補貼占吉峰農機銷售收入(不含其它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18.79%、28.34%、26.38%和29.61%。2006年至2008年,供應商返利占吉峰農機毛利額(不含其它利潤)的比例分別達到11.07%、9.73%和8.56%。
就市場規模而言,農機連鎖銷售模式的增長空間巨大。
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農機銷售總額超過1800億元,其中代理銷售規模約1600億元。而代理銷售中,以連鎖方式銷售規模約12億元,尚不足1%。
目前,吉峰農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機連鎖經營企業,2009年被認定為農機流通連鎖類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2008年全國市場占有率0.4%,在全國農機連鎖市場排名第一位。
借助連鎖經營模式,吉峰農機近三年高速增長。2006年-2008年,該公司銷售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3.74%,總資產復合增長率達38.57%、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429.96%。今年上半年,吉峰農機凈利潤已達2508.90萬元,接近于2008年全年的凈利。
就成長性而言,根據28家公司披露的財務指標顯示,吉峰農機2006年至2008年營業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338.33%,成長性位居第一。就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而言,吉峰農機也達55.41%,遠高于28家公司34.03%的均值,僅次于特銳德(57.31%)。
機構視點:規模擴張喜憂參半
“預計公司對新門店建設和舊門店擴建的投入,未來三年將顯著提升銷售收入!國金證券分析師文謠認為,借助政策支持及其行業優勢,吉峰農機通過此次募資,預期解決其對外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后,其盈利能力將得到釋放。
10月23日,董秘刁海雷稱,公司目前已形成直營連鎖店70家(市級40家、縣級30家)、縣鄉級代理經銷商550家的連鎖銷售網絡。根據公司發展戰略,2008年前完成大西南地區布局后,2-3年內,公司網絡將逐步輻射長江以南15個省市;此后,在長江以南業績穩定增長的基礎上,依托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再快速占領東北、華北糧食主產區,并在2013年前完成全國性布局。
此次,吉峰農機將募資1.97億元,擬投入兩個項目,其中,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擬投資3000萬元;直營連鎖店建設項目擬投資16750萬元,新建18家直營店。
“通過股權開放等方式,公司將整合當地優質農機經銷商,實現連鎖模式與品牌的快速復制,縮短經營適應期,降低市場、人才、資源等經營風險!睂τ陬A期進行的規模擴張,東方證券創業板研究團隊成員鄭文琦持樂觀態度。
不過,文謠認為,因為公司利潤的增長對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穩定性要求較高,不能排除未來政策力度調整的可能。而整合當地經銷商,同樣存在因管理缺位導致的不利風險。
湘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盡管公司已進入的四川及重慶以外省份區域,均取得當地的農機購置補貼經銷商資格,但仍存在經銷商資格準入影響公司省外擴張進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