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創業家》記者 杜若洋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我就從當地媒體同行手中拿到了陳志兵的聯系方式。從田野采訪的角度而言,這是我突破中元華電最大也是最后的實質性戰果。
撥通陳志兵的電話,這位中元華電的董秘禮貌地回絕了我的采訪要求。理由不用想都知道:公司處在靜默期。但一天之后,我還是不請自到,闖到了中元華電的辦公樓下。我的唐突造訪讓陳志兵有點吃驚,但他仍然非常禮貌地接待了我,握手熱情而有力,就是不回答任何問題,也沒有讓我越過公司前臺一步。
作為一家典型的技術型企業,中元華電的低調可以理解。他們的產品電力故障錄波器與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如此遙遠,幾乎不需要媒體的任何宣傳。即使是武漢當地的記者,在創業板申報前也鮮有人知道這家細分行業老大的存在。
電力故障錄波器被稱為電力“黑匣子”,它能夠記錄下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后系統波形的變化,為研究故障發生的原因和規律提供數據支持。中元華電近年來在這個市場中穩居國內領先地位,連續中標三峽工程、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眾多國家重點大型電力項目。
在龐大的電力系統中,中元華電的產品恐怕只能算是一個小“龍套”。但它趕上了一臺大戲。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中國電力需求持續緊張,雖然發電裝機容量從1億千瓦持續快速上漲到2008年底的7.9億千瓦,但各地電荒之聲卻越來越高漲。業內普遍預測,未來中國的電力裝機將至少以每年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速度持續增長。
對中元華電而言,另一個可以預見的增長很可能來自新能源戰略的推出和智能電網的建設。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比例的增加,其發電的不穩定性對電網安全造成的威脅也將隨之增大。因此現在無論是產業界還是投資圈,都對電力優化和智能電網相關項目抱有極大的熱情。故障錄波器則顯然是一個切合主題的受益概念。
在我看來,中元華電的創業路上應該有很多無法講述的故事。在中國電力產業的格局中,能夠在電老虎(電力國企)臥榻之側分得一杯羹的民企,一定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這也許是中元華電和它的創始人鄧志剛始終保持低調的原因之一。
“鄧總和我們都是做技術出身,平時就非常低調,更不用說現在這個時候了。”這句話是陳志兵留給我的唯一一句能夠被引用到文章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