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婷
曾經胎動的PE信托產品,早已確定無疑地無緣即將推出的創業板。但是作為法人主體,信托公司能否利用自有資金參股擬上市公司呢?到目前為止,這種“一廂情愿”同樣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支持。情況能有所改變嗎?
作為創業板擬上市企業聚集地之一,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中,一些創業企業已開始與中鐵信托聯絡投資事宜。“我們公司還沒有具體項目申報創業板,但這些接觸過的企業中,很多非常有希望第一批登陸創業板。”中鐵信托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正在與成都相關政府部門談合作,希望與政府的引導基金聯合,共同投資這些創業企業。
聯華信托相關人士也表示,一些熱衷于股權投資的信托公司已有一些PE項目的儲備,雖然數量上不可能一下子做大,但這無疑將成為今年信托業的亮點之一。
實際上,自銀監會出臺“兩法一規”規范信托業以來,信托公司的PE業務連連獲得政策支持。2007年初,出臺《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時,銀監會明確提出,對獲準換發新的金融許可證的信托投資公司,優先支持部分創新類業務的開展。而私人股權投資信托便是其中之一。
2008年6月,銀監會專門出臺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該《指引》為信托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與PE信托項目,掃除了政策障礙。按照規定,用于設立私人股權投資信托的自有資金不得超過信托公司凈資產的20%。
而創業板的開閘,成為信托PE項目的又一利好。興業證券一報告中指出,由于退出機制不完善,加之當前市場環境下IPO艱難,創業板的開閘及日后規則的細化,有利于推動PE類信托退出機制的完善。此外,由于PE項目一般規模不大,1.5%~2%的固定管理費意義不大,信托公司的盈利重點是超額收益分成,創業板將有利于這類項目收益率的提高。
新的退出平臺已經開始搭建,舊的障礙卻并未根除。
按照《信托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的規定,信托公司在管理PE項目時,可通過股權上市、協議轉讓、被投資企業回購、股權分配等方式,實現投資退出。
但有關股權上市方式,《指引》又要求應符合相關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其中,證監會對IPO企業的要求成為PE信托項目的命門。為防止關聯持股,證監會要求上市企業必須披露實際股權的持有人。但由于有效登記等制度的缺乏,信托產品作為企業上市發起人,無法確認其股東代持關系。因此信托產品直接參與擬上市公司的IPO,其結果只能是遭到監管部門否決。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經過我們的篩選和甄別,投資者看好項目后,由其自己成立有限責任公司,信托公司轉而扮演管理顧問的角色,僅從中抽取管理費用。”中鐵信托上述負責人說。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研究員張雅楠認為,這種角色轉變雖然將影響信托公司的收益率,使程序更加繁瑣,但在退出受阻的情況下,這將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
而更令信托業關注的是,信托公司以自有資金參與PE項目,也正面臨同樣的命運。“我們公司賬面上沉淀了好幾個億的自有資金,光做一般貸款不足以保值增值,確實需要拿出一部分來搭配著投資才行。”中鐵信托上述人士說。
聯華信托上述人士透露,銀監會與證監會一直在就此事進行溝通,能否放開政策限制將取決于之后的溝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