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泛長三角”的資本市場分工與合作中,合肥如何分工、定位?該有怎樣的作為?近日,12名來自各地各界的經濟專家、學者與合肥市各有關部門共聚一堂,運用專業知識,結合合肥的實際與各地經驗,對這些命題進行了研討。
跳出單純地理概念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總支書記石磊認為,合肥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承接東西區域,是“東西銜接的先鋒”。應考慮“經濟地理”,而不是單純的空間地理。應跳出合肥這個單純的地理概念,真正著眼于資本市場的發展空間。同時,在金融危機中,吸取上海、珠三角的教訓,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建成區域金融中心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長劉偉建建議,把合肥建設成區域金融中心。同時充分利用合肥的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優勢,提供與金融相關的外包服務。
合肥應加強組織領導,請專家參加分析策劃,找出合肥明確的發展路徑。建議科學規劃引導,形成金融專屬區,在集聚效應的同時,進一步發揮輻射效應。
有效引進“海龜”
安徽省社科院院長韋偉說,目前安徽高校對經濟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相比還是相對滯后。針對海外人才的引進方面,不一定要“高薪聘請”,關鍵要注重“有效”二字。可針對海外人才自身需求,找出如采取短期聘請等靈活方式,滿足對方與自身各方需求。
加強培養上市資源
安徽證監局副局長羅紅生認為,合肥要利用上市公司這一平臺,在通過融資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做足“文章”。目前合肥市市屬上市公司僅8家,應加強對上市資源的培養。合肥中小企業、創新企業資源非常豐富,在對接“創業板”方面很有優勢。
羅紅生同時建議,除利用本土資源外,還應利用好上海這一重要的資本市場、金融中心。
要有管用的人才
安徽省政府金融辦副主任何昌順認為,在堅定信心地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同時,合肥領頭的主導產業要將眼光放向資本市場。同時,金融人才隊伍要打造“管用的人才”,并將人才從金融機構拓展至實體經濟中,才能更大地發揮人才作用。
為中小企業增信
安徽省擔保集團副總經理鄧壽安建議,利用政府的信用、現有的融資平臺,為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提供幫助,以增加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對于扶持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不要“撒胡椒面”,而是將其進行整合,可注入融資平臺,作為風險補償金,鼓勵銀行放心進行貸款。
·周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