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海觀潮
曲哲涵
2008年資本市場的起落是一份難得的經歷,使我們對市場經濟的鐵律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認識
2008,對抱有財富夢想的投資者來說將是難忘的一年。A股下跌幅度超過70%,市值縮水最多時達到22萬億元,個人投資者賬戶大都損失七成以上;曾經叱咤風云的股票型基金也陷入慘淡經營,再不見了金燦燦的排行榜、擠破頭的首發式;股市大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連接保險等也徘徊在“零收益”的生存底線邊緣;而初次搏擊海外資本市場便折戟而返的QDII,更印證了無論是我們的小氣候、還是全球的大氣候,都在經歷一次嚴冬。
“股神變衰神”、“沒發大了,是賠大發了”、“賺錢才是新聞”……看似輕松的調侃,是投資者失落又無奈的真實寫照。
然而,回顧這一年,仍有不少美麗的色彩在稍顯黯淡的財富時光里隱隱跳躍,讓我們欣慰,給我們希望。
風風雨雨的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廣大股民是最可愛的人。先有中國的股市跌跌不休,后有國際金融危機黑云壓頂。可套牢也罷、堅守也好,他們只是默默承受、殷殷等待,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賣盤以及基金贖回潮,客觀上維護了資本市場的穩定。據統計,境內每個炒股的家庭都將超過一半的身家投入股市。這種承受和等待,意味著許多人財富夢想的擱淺,意味著許多家庭不得不節衣縮食。這,是令人感動的奉獻。
風風雨雨的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變得更加理性與成熟。
政府和監管部門積極作為,新政策接連出臺,監管手段更加科學有力。比如財政部宣布單邊征收印花稅,證監會出臺新規緩解大小非解禁的沖擊、力斬基金“老鼠倉”,國資委支持央企回購,匯金增持三大行,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啟動,國務院出臺“金融國九條”……盡管股市并未因此有力地回升,但這些新政策不只是應對眼前危機的權宜之計,更是旨在消除資本市場體制缺陷、為其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基礎的長遠舉措。
盡管股價連跌,但很多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持續增長——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可他們在“逆境”中仍然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而近期百余家上市公司響應政策積極回購以及大股東增持的舉措,更進一步顯現了上市公司的責任感和大股東對企業未來的信心。
不景氣成就了千萬“草根經濟學家”,人們在投資理財時,關心小道消息的少了,關心經濟政策、宏觀形勢的多了;相信炒短線、做投機客的少了,堅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多了。成熟的不僅是個人投資者——一些靠打新股發家的銀行產品,在失利后開始深刻反省,創新產品、調整收益率和投資策略;保險行業近期出臺嚴格的制度調整業務結構,抬高投資連接險的門檻,鼓勵保險公司多開發保障性產品……這些,既是金融業規避風險的需要,也能進一步滿足廣大投資者多種理財需求。
有人說,2008年資本市場的起落是一份難得的經歷。目睹了華爾街一夜崩塌的慘痛、洗去了人人都是“股神”的浮躁,我們對市場經濟的鐵律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認識。有了這份清醒,我們就不會對眼前的困境過分悲觀,而是對未來充滿期待。
你注意到了嗎?2009年,我們的賬戶已經預存了一筆難得的財富,叫做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