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加州5月18日訊】金錢激發我們最初的沖動。我們變得不理性,我們做蠢事,我們高位買進而低價售出,我們恐慌然后因內疚而深深自責。有時候,我們真想拋棄我們在金錢問題上的諸多性格弱點。
這是因為我們內心都有一只“蜥蜴”,這個有鱗的自我偶爾甚至經常地跑出來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不是瘋話。神經學家和經濟學家不約而同地指出,我們在作某些金融決定時
變得狂燥,因為我們腦子里存在著一些核心模式,無意識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那些模式深深躲藏在我們腦子里較不那么發達的區域,那些區域主管著吃與生殖的沖動。當然,這類沖動既不馴服,且會對我們的財務造成浩劫。
經濟學家伯納姆(Terry Burnham)在“Mean Markets and Lizard Brains”一書中說,非理性的金融行為有著生物學方面的原因,這正是為什么恐慌和沖突會發生的根源。他說,那些在資本積累、賺錢方面最成功的人,都掌握著預防“情緒性決定”的方法,使用數量化的分析,并嚴格遵守投資紀律。許多情形下,這些人還利用團隊方式來管理投資。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對專業交易人員的一份研究證實了這種理論,即,最少的情緒沖動意味著最大的成功。
理由如下:“我們的腦子,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反映了我們祖先的世界。特別是,我們的腦子是按照尋找模式和喜歡回顧的形式來工作的,這使得我們能夠找到食物,并重復成功的行為。這種構造幫助我們的祖先幸存并繁殖。但是,金融市場卻懲罰這種回顧式的行為。結果,我們的蜥蜴腦(lizard brains,人腦中較低級的部分)便促使我們在市場斑峰時買進,而在市場低谷時售出。”伯納姆如此寫道。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便頒給了用這種新的科學方式探討非理性行為的兩位學者。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透過研究1970年代初以來“不確定環境下人們的決定”,證明人類實際作出的決定與按照標準經濟理論推斷出來的可能決定存在差異。
如果這還不足以令人信服投資應當不受情緒控制的話,那么還有最近關于諸多名人糟糕決定以及受蜥蜴腦影響的報道: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t)(她簡直是鱷魚進駐了內心)、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個恐龍腦子)、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蟾蜍腦子)和雷(Kenneth Lay)(顯然是個變色龍腦子)。
人類腦子的構造似乎按從后到前的順序進化。前面的腦子控制我們的推理能力。因此,當我們處理需要較高級邏輯的財務決定時,應當使用進化更高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但是,想完全逃避爬蟲腦子的控制是不可能。
超越本能
美國國家健康學會(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認為,金融決定同時涉及高級前額葉皮質和較原始的蜥蜴腦兩部分。
當然,難處在于,如何消除(或抑制)蜥蜴腦的反應。
行為金融學是以卡尼姆和其他人為先鋒的新型科學,將許多這一類的行為反應和表露途徑納入考量。
例如,維吉尼亞州Richmond的財務規劃軟體公司Financeware有一種軟體,允許人們對隨機的投資環境作出優先次序的分配,以衡量“實際”反應與“理論”反應的差異。許多財務規劃師自己也遵守具有約束功能的數量化模式。
還有,投資時尤其應當聽取女性的意見。令人吃驚的是,一般而言女性在投資問題上比男性更理性。最近美林證券的一項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較少犯投資錯誤,這類錯誤諸如:追逐蠃家過了頭而錯失獲利機會,持有下跌股不肯放棄,還有在觸頂時買進。
“男性和女性有著同樣的動機,想進行好的投資管理,但男性和女性受這些動機驅動的方式卻不同。”
難道說男人的腦子更低級一些?滾出去!
來看一個較不那么令人震驚的消息。研究顯示,人腦的前部,也就是主管邏輯的前額葉皮質,是腦子中最后成熟的部分,通常在25歲至30歲之間;也是最先開始衰老的部分,大約在50歲左右。
綜上所述,你可以憑自己的腦子獲得投資的成功。
正如伯納姆所說,“透過了解并控制蜥蜴腦,你可以在往往顯得卑鄙的金融市場上大獲成功。”
(本文作者:Thomas Kostig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