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舊金山4月28日訊】說到膨脹的自我,很難有什么比得上支配著華爾街、趾高氣揚的“孔雀”們。因此,當一群孔雀在公眾面前互相啄咬對方的羽毛時,總是令旁觀者感到過癮。
過去幾周就上演了兩場這樣的好戲。一場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MWD)所謂的“八人幫”--八位前高管--發動的權變;另一場則是朗格尼(Kenneth Langone)破壞紐約
證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收購計畫的企圖。
如此一來,華爾街一度的金融偶像,諸如摩根士丹利的吉爾伯特(Parker Gilbert)、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的麥晉珩(John Mack)與摩根士丹利現任執行長裴熙亮(Phil Purcell)便對壘起來;至于紐約證交所,交手雙方則分別是朗格恩和現任執行長泰恩(John Thain)。這簡直是華爾街上進行的有趣棒球賽,是1927年的楊基隊(Yankees)與1969年的大都會隊(Mets)對陣的金融業版本。
但如果不是局限于小報標題,而是更深入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兩個將會影響大小投資者的重要主題正在浮現。其一,作為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GS)永遠的競爭對手的摩根士丹利,因為“八老逼宮”引發的高層大反叛已經嚴重受創。
裴熙亮就像所有獨裁者一樣迷戀權力,徒勞無益地把反叛者一個一個驅趕出去。但每發生一起新的反水事件,就會多一個產生懷疑的客戶或機構投資者:這種成本高昂的清洗行動對該公司需要集中精力的日常運營將產生什么影響?答案也許可以在該公司六月份的第二季財報中找到,如果裴熙亮能在權力寶座上支撐到那時的話。
摩根士丹利的內亂,使高盛集團成為今年華爾街最重要事件中唯一的投資銀行角色。這個事件便是紐約證交所計畫收購電子交易平臺Archipelago Holdings(AX)并公開上市。
高盛集團在這項交易里同時充當紐約證交所和Archipelago雙方的諮詢商,而高盛自己又是Archipelago的主要股東之一,加上泰恩曾是高盛的前任董事長,這樣一來便引發了朗格尼和麥晉珩打算阻撓該交易的行動。
由于紐約證交所席位持有者必須對這樁交易進行投票,因此朗格尼和麥晉珩能夠游說到足夠多支持者反對該交易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他們能夠拿出一個堪與匹敵的收購計畫。
然而,爭論中被忽略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事實上無論哪方最終獲勝,即將上演的好戲是:在擁有兩個世紀歷史的紐約證交所,場內交易眼看要壽終正寢了。
這就是正在浮現的第二個主題,而且對小投資者影響巨大,因為這可能促進小投資者交易狀況的改善。
正如所有年代久遠的機構一樣,那些每天在股票交易場內創造奇跡的專業交易員們,將努力抗爭以保住自己的飯碗,但泰恩已經起動了他的計畫,任何關于利益沖突的爭論都無法阻止紐約證交所電子交易量的迅速上升。
重組過程也許需要許多年--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也許只需幾年--如1990年代的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暨選擇權交易所(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Liffe),在迫于德國交易所(Deutsche Boerse)電子交易的競爭壓力下所實行的結構改革。不管怎樣,這是大勢所趨。
在圍繞美國最古老、最受尊敬金融機構之未來的戰斗中,在彌漫的硝煙里,華爾街新紀元的權力譜系已經畫出。這個新紀元就是電子交易時代以及一大批新的擁戴者。
(本文作者:David Calla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