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CBS > 正文
 

擔心增長停滯為時過早 經濟仍然具有相當的活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9日 22:19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4月19日訊】上周華爾街幾乎一夜重挫的原因之一,是許多焦慮的投資者從過去擔心通膨上升太快一下子轉變為擔心經濟成長太低。

  但是,現在擔心經濟成長已經停滯有些為時過早了。

  對多位專業投資人員的采訪顯示,他們普遍認為經濟仍然具有相當的活力。

  考夫曼(Henry Kaufman)是一家國際經濟顧問公司的負責人,該公司與他同名。他說,“經濟成長在放慢,”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真的進入衰退期。他預計,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年率為3%至3.5%,雖然比上半年的4%左右以及去年的4.4%低,但仍然接近美國經濟成長的長期平均水平。

  波士頓Bank of America Investment Strategies Group的首席經濟學家雷瑟(Lynn Reaser)說,“現在預期經濟成長顯著放慢還顯得太早。”她預計今年剩余時間經濟成長在3%至4%之間。

  雷瑟指出一系列推動經濟成長的因素:生產力成長健康;就業人數在上升--盡管是溫和的上升;受益于房價的持續上漲,消費者感覺自己手里更有錢--因此也更愿意消費。

  全球經濟成長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什么負面因素使雷瑟感到擔憂呢?

  她擔憂外國經濟的疲軟。那將拖累美國的出口。她說,“世界經濟成長相當不平衡。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成長的主要動力,但歐洲和日本仍然是虛弱乏力的。”

  雷瑟說,石油價格也是一個變數。她的團體預計石油價格年末將跌至每桶45美元。目前油價每桶約50美元。

  另一方面,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資深貨幣策略師沃爾夫克(Michael Woolfolk)認為,今年石油價格將漲至每桶60美元,因為高速成長的中國和印度,以及亞洲大多數地區對能源的需求仍會很大。他說,“年末能源價格會比現在更高,這是肯定的。”

  為了保證未來的能源供給,這些渴求能源的國家正在與產油國簽署長期供應協定。例如,中國和日本正與伊朗簽署協定,進一步增加了需求方的壓力。

  高盛(Goldman Sachs)國際副董事長霍馬茨(Robert Hormats)認為,“石油價格短期內可能下跌,但長期將上升”,因為需求在增加,而生產商近年來在業務擴張和設備現代化方面的投入又是如此之少。

  如果石油價格當真繼續上升,那將在美國點燃通膨和衰退的火苗,因為那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會打壓高油耗汽車的銷售。而對處于困境中的美國汽車行業來說,高油耗汽車恰恰是最受歡迎的。

  決定投資取向的兩個因素

  Carret Asset Management資深總經理格雷(Arthur Gray)在華爾街工作已經有六十多年了。他對以下兩個因素感到放心:

  首先,他是愈來愈多相信穩定終于降臨中東的華爾街人士之一。

  其次,他相信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層都將達到3億人口,這些相對富裕的消費者將為美國的產品和服務帶來新的需求動力。

  他預計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在3%至3.5%之間。

  在這種情形下,富裕的投資者應當把資金投向何處呢?

  格雷建議“股票的資產比重不超過50%,其中能源股應占較高比重,黃金股占5%;另外50%左右投資一年期、兩年期和三年期的債券。”

  考夫曼說,“我可能會把投資組合的40%分配給三年期和五年期債券,40%投資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另外20%投資商品期貨指數。”

  標普公司(Standard & Poor's)首席投資策略師斯托瓦爾(Sam Stovall)預計,今年剩余時間經濟成長為3.7%。“這比去年要低,但不會陷入衰退。”

  至于資產分配,斯托瓦爾建議60%投資股票(其中40%為美國股票,20%為國際股票),40%投資固定收益產品(其中25%為短期債券,15%為現金)。

  最具想像力的投資策略之一來自沃爾夫克。他建議把部分資金投向一個能源豐富、人口稀少的國家:挪威,投資這個國家的股票和貨幣。他說,該國的貨幣強勁,經濟成長高達10%。也許可以把它稱為北方的中國。

  (本文作者:Marshall Loeb)

   點擊瀏覽更多美股新聞

   點擊提問美股相關問題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