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步春 NBD上海報道
<正文>=上周,美股仍然立足不住,連拉4陰(周五因法定假日休市)。道指累計下跌187點,收10442.87點,跌幅1.8%;標普跌1.5%,報1171.42點;納指跌0.8%,報1991.06點。
截至北京時間周一18:00,東京匯市美元指數報84.41,已連續第8天上漲。上周二和
上周三的“物價數據、加息、聯儲聲明”為本已上漲不少的美元進行了“空中加油”,同時對本已下跌不少的美股“落井下石”。
上周美國公布的PPI和CPI顯示,通脹數據強于預期,這提高了加息概率,上周三美聯儲加息一碼,會后又暗示仍將加快升息。這些事件使股市投資者奪路而逃,并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
最近,國際金融市場風向大變,投資者也從一兩周前討論“美元將跌到何處”轉向討論“美元將漲到何處”,人云亦云現象成風。彭博社調查33位外匯交易員、投資者和分析師,其中64%看空歐元兌美元,高于上周的43%,也創下2003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另外,有53%看多美元兌日元,而上周這個比例為33%。
其實,在目前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美元或美股的焦點是通脹數據,因此,后市走勢取決于“未來的經濟指標能否對通脹進行驗證”,而本周將公布的經濟指標碰巧出奇的多。本周二有3月消費信心指數,周三有去年第四季GDP修正值,周四有個人所得、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次、芝加哥采購經理指數和工廠訂單數據。
在數據一窩蜂出來之前,似乎難以過早下結論,而“漲了看漲,跌了看跌”更是毫無道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未來的經濟指標,投資者著眼點應緊盯通脹這個“特點”。如果這樣,對經濟指標的理解也會有“特點”,無法簡單地套用公式。這有點類似中醫的“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
舉例來說,比如在日本出現強勁經濟指標,日本股市卻會作出和美國股市完全不同的反應。這是因為日本處在衰退后復蘇邊緣,季度成長率時有反復,一時難以看明是否已走出復蘇,而美國全民正處于自我膨脹的“大大咧咧”狀。
另外,股市與匯市、債市關系也是“因時而動”,同樣沒有公式照搬。如今美元和美股、美債反向,其實也只適用于特定歷史階段。因為隨著美債下跌,會使美國對外國央行“可能的拋售”疑神疑鬼,而美元的強勁以及斯諾上周重申的“強勢美元”政策,客觀作用是提升了美元資產吸引力。
當然,理論上,這一切也可能僅是巧合。還有,美股的下跌會有利于擠出虛擬資產泡沫,甚至包括不動產泡沫。而泡沫的下降使幾乎沒有儲蓄,而個人資產(股票、房產之類)卻不見得較其它國家窮的美國人被迫減少支出,從而最終降低美國雙赤字。
赤字的下降,又循環支撐了美元。
同樣,如果股市下跌發生在消費不振、存錢如命的國家,則會有嚴重負面后果。退一步說,即使同樣發生在美國,但如果股市下跌發生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后果也會變為負面,因為當時美國人相對于現在而言比較“節欲”(克林頓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