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票 > 個股點評 / 內容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2月16日 08:41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最近,ST永久董事會公告其在1999年中期報告巨額虧損的基礎上,1999年全年的虧損額將繼續有所增加。 如果正如預虧公告所言,那么這將是該公司繼1997年和1998年之后,連續第三年出現虧損。 從ST永久虧損原因的追溯看,從它上市(A股于1994年1月28日、B股于1993年11月15日上市)那 刻起,就面臨整個行業處于過度競爭的狀態,供大于求的市場特征非常明顯。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該公司 想通過擴大自行車生產規模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因此,ST永久的籌集資金主要也是圍繞著這一發展 戰略投入的一是引入新設備,以此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是改良舊廠房,開設新廠如永勝自行車廠,采取“整體收購、分 步實施”的經營策略,收購了蘇州自行車廠和其他一些聯營廠,以及參股亞洲自行車廠有限公司等,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 但是,由于行車行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介入成本相對不高,從而導致自行車行業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的狀態, S T永久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相反是追求擴大生產規模,將所募集的資金都投入到單一的產品——自行車中,試圖想通過規模 經濟效應來取勝。但與此同時,又沒有適時地建立起一套適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柔性生產體系,產品的升級換代與創新“調 頭慢”的現象尤為突出,由此也把原來高度剛性的生產程度與適應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機制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暴露了出來, 從而導致其市場競爭力的下降,也影響了該企業的盈利能力,使得本來產品就單一的經營結構面臨更大的困難,加上聯營企業 與關聯企業效益的相繼滑坡,以及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經營業績逐年下滑,最后淪為ST一族。 在我們看來,ST永久落入今天這樣尷尬的境地,除了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外,恐怕還有其內在或主觀的原因。計劃 經濟形成的習慣與思維定式和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之間的相互沖突,加上機制不活,這些均影響和制約了該企業的投資決策與 經營思路。如果說初期是計劃經濟的習慣與思維定式影響了該企業的投資決策與經營思路,那么,后期在承受了市場經濟的風 風雨雨之后,雖然主觀上也想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做些事,但此時已經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靠自身的力量看來無法挽回 敗局,那就只能等待別人來拯救了。 那么,誰來拯救呢?看來只有靠大股東的從中撮合與讓利,讓其他資本運作者進入來執掌帥印。我們看到,由于ST 永久的主營業務已經嚴重萎縮,要使它重新煥發活力,看來最佳的路徑是徹底地改變其主營方向,但又碰到了“資產剝離容易 ,人員分流很難”的現實問題。如果不剝離上市公司虧損的主營業務,假定這家上市公司又失去了融資功能,得等上三年時間 才行,那么,在這段期間內,資本運作者不僅要為其輸入“利潤”,而且還要為其主營業務虧損的部分及其人員費用承擔支出 的義務,那么誰愿意這樣做呢?況且資本運作者都非常講究資金的流動性。如此看來,我們對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應該 有一個比較正確和清醒的認識。 ST永久只是我們分析的一個典型案例,它所遇到的問題及其難點,事實上也反映了在1993年和1994年上市 的一部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現在所面臨的生存境遇,因此帶有一點普遍性的意義。 (本報記者 樂嘉春) |
|||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票 > 個股點評 / 內容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