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殉難比什凱克之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2日 19:09 《財經時報》 | ||||||||
“革命不會在那些最專制和獨裁的國家發生,相反,革命總是發生在專制政權開始放松自己的控制程度和尋求改革的時候”—— 杜勒斯 本報特約作者 曹治 梁強 阿卡耶夫不相信革命
在流亡到莫斯科接受俄羅斯《消息報》采訪時,吉爾吉斯前總統阿卡耶夫多次聲明:自己在離開比什凱克之前下的最后一道命令是不準向任何人開槍,包括反對派在內。這或許可以看作是阿卡耶夫對自己失敗的一種政治開脫。但他在南部騷亂發生后,在政策上的首鼠兩端和行動上的倉皇出逃都充分表明,在對吉爾吉斯反對派組織的這次奪權行動上,現政權明顯的準備不足。 阿卡耶夫一直被稱為是中亞最民主的領導人。2002年吉爾吉斯南部城市阿克西斯基發生示威群眾與警察的沖突事件,結果警察向群眾開槍,造成6人死亡。 事件發生后,阿卡耶夫對當地強力部門予以了嚴懲,并撤換了內務部門的負責人。在后來會見美國副國務卿時,阿卡耶夫也表示,他本人無意參加下屆總統選舉。在今年2月的議會選舉中,阿卡耶夫主動邀請獨聯體和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的代表前往監督。 也許阿卡耶夫真得想在這次議會選舉后平穩地將政權交出去,但反對派們看來對這樣的繼承方式并沒有把握。阿卡耶夫是北方利益集團的代表,執政時對北方的經濟發展予以了大力扶持,在干部任命上也是優先提拔北方的人,這種政策讓南方的利益集團深為不滿,他們擔心阿卡耶夫會繼續選擇一名北方的人擔任總統。因此,議會選舉之后不久,一向對阿卡耶夫持敵對情緒的南部城市賈拉拉巴赫奧什首先爆發反政府的騷亂,幾天后,南部的反對派們成功在首都第比利斯發動“革命”,并最終以這樣一種強制的方式將權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南部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巴吉耶夫和杰克巴耶夫分別成為總理和議長。 “民主”給了“革命”的理由? 莫斯科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米格拉尼揚認為,在前蘇聯的這些新獨立國家中,政治矛盾的解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敢于使用武力。執政者們盡管打著民主的旗號,但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也不會運用民主政治的工具,這樣,在面對反對派時,他們就只有要么使用武力進行鎮壓,要么交出政權兩種極端的方式,而沒有第三種選擇。吉爾吉斯政變的當天,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也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結果,被布什指責為“歐洲唯一的獨裁君主”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下令警察以武力驅散了反對派,并將部分反對派領導人拘留。 從這個意義上講,阿卡耶夫之所以輸了,而盧卡申科仍繼續留在政治舞臺上,就是因為前者反而要更民主。杜勒斯當年在評論50年代美國對東歐的“解放政策”時曾說過,“革命不會在那些最專制和獨裁的國家發生,相反,革命總是發生在專制政權開始放松自己的控制程度和尋求改革的時候”。“顏色革命”發展到今天,可說是為這句話做了個現代注解。 未來屬于尤先科一代? 在西方媒體為“民主化”的浪潮在前蘇聯大地上再一次洶涌流動而喝彩的時候,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斯基則以他傳統的地緣政治觀念對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布熱津斯基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的這一系列民主革命反映出在前蘇聯地域內正在發生的兩個重要歷史現實:第一,隨著俄羅斯自身實力和地區控制能力的下降,這一地區已出現了明顯的多元化態勢。 第二,對從前蘇聯繼承下來的以等級化和集權化為主要特征的威權主義的政治體制,這些國家的年輕一代已經越來越感到不滿和厭惡,新的反對派們已經開始成功的利用這股強大的社會力量來實現自己政治上的抱負。 華盛頓Heritage基金會戰略研究所莫斯科分所主任沃克也指出,在前蘇聯領土上發生的政權激進更迭,某種程度上類似于1990年在東歐發生的“民主”化革命。但與東歐諸國迅速采取了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不同,這些國家的民主化革命如同地下的烈火一樣一直處在燜燒狀態,但“革命”總有爆發的那一天。 一再發生的“顏色革命”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誰是下一個“染色體”? 在中亞最民主的總統阿卡耶夫被用暴力趕下臺之后,似乎誰都有可能顏色革命的下一個目標 曹治 梁強 2003年是格魯吉亞,去年是烏克蘭,今年又是吉爾吉斯,發生在前蘇聯境內的“顏色革命”現在有愈演愈烈之勢。英國《泰晤士報》在今年年初的文章中就高呼,2005年,這場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還將席卷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哈薩克斯坦這些獨聯體內部的威權主義國家。究竟誰將成為顏色革命的下一個目標?在中亞最民主的總統阿卡耶夫被用暴力趕下臺之后,似乎誰都有可能。 在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強迫議會同意他為終身總統,而以前副總理為首的反對派不惜對尼亞佐夫策劃暗殺來推翻他的“永恒的統治”。在白俄羅斯,盧卡申科則在去年秋天組織全民公決對憲法進行修改,使他能夠在第二任期結束之后繼續參加第三次總統競選,而自從去年受到歐盟和美國的公開鼓勵后,這里的反對派運動一直沒有中斷。 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從建國起就是該國總統,在這個位子上一直呆了14年,而且明年年初這位64歲的老人又將繼續競選下一屆總統,新總統的任期又將是7年。在吉爾吉斯政變的當天,納扎爾巴耶夫還指責阿卡耶夫“過于軟弱”才導致自己的政權被“冒險分子和政治流氓們”推翻,第二天哈薩克斯坦的反對派“為了光榮的哈薩克斯坦”運動就選出了自己的新領導人——納扎爾巴耶夫曾經的盟友圖雅克拜,前議長和總統黨的前任黨魁。圖雅克拜表示,“如果現政權在新的議會選舉中有舞弊行為的話,不排除吉爾吉斯的事也一樣會發生在哈薩克斯坦”。 在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在監獄中關押著數千名政治犯,并采取了嚴厲的秘密警察制度防止反對派舉行抗議活動。但分析家們還是擔心,吉爾吉斯的政治騷亂之后,這兩個國家的威權政權會被本地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所推翻。塔吉克斯坦的局勢同樣不容樂觀,在蘇聯解體后,這個國家由于政治動蕩而引發的內戰已經造成了8萬人死亡。在今年2月的議會選舉中,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莫洛夫領導的政黨獲得了75%的席位,但這次選舉也遭到了西方觀察家的批評,認為選舉在程序上有違民主。從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來的許多職業革命家現在都聚集在這個中亞國家試圖煽動新的反政府活動。他們的背后似乎還有各自政府的支持,烏克蘭總統尤先科在吉爾吉斯政變的當天,號召整個中亞地區都盡快進行西方式的民主化變革。 在中亞之外,最有可能發生革命的是亞美尼亞——俄羅斯在南部阻止高加索動蕩的最重要盟友。亞美尼亞總統科恰良在2003年連任引起了反對派的不滿,不過,該國新的總統和議會選舉要等到2007年。在阿塞拜疆,伊里罕穆·阿利耶夫在2003年從自己病逝的父親蓋達爾·阿利耶夫手里接過了總統的位子。今年11月,該國將進行阿利耶夫上臺后的第一次議會選舉,反對派們將其看作是推翻阿利耶夫家族統治的最好機會。 吉爾吉斯政變發生當天出版的俄羅斯《新消息報》頭版頭條的標題就是“誰會是下一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這些老一代領導人,確實面臨著他們政治生涯中最嚴重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