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名師 > 中國CEO商務萬里行 > 正文
 
“院長論道”之一:中國EMBA應該走自己的路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2日 16:38 新浪財經

  即將于7月25日啟程的“中國CEO商務萬里行 - 獅城峰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記者獲悉,此次峰會多家著名商學院的院長都將親赴獅城,他們的目的是什么,他們對類似的高層商務考察如何看待呢?新浪財經就此拜訪了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李秀娟。

  問:聽說長江商學院即將在月底奔赴新加坡參加“中國CEO商務萬里行 - 獅城峰會”,能否透露一下此行的目的?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答:主要是配合我們學院長期戰略的發展。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長江商學院已經派出代表,對新加坡的商學院進行了訪問。長江商學院不僅僅是要立足中國,還要走向世界,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東南亞和韓國。

  這次國際EMBA俱樂部(www.embaclub.net)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我們也樂于積極參與,希望能夠多了解一些東盟市場,希望兩地EMBA學員之間借這個機會能夠充分交流。同時,我們趁這個機會能夠推廣長江的品牌。我們希望通過新加坡,把觸角伸向印度等地。

  問:能否具體闡述一下長江商學院的“走出去”策略?

  答:長江在中國,僅僅具有地理上的優勢是不夠的。現在中國企業希望走出去,國外企業希望進入中國,這就需要既要了解中國,又了解國外的人才。長江希望明年把步子跨出去,與韓國、東南亞、歐洲建立聯系,一步一步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的戰略。

  問:我聽說獅城峰會上會有“院長對話”,長江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學院教育?

  答:這與長江的立足點非常一致。中國的EMBA發展史短,目光也不夠開闊。隨著中國國際化需求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也顯得很緊迫。這就看哪家學校能在這方面走得快了。國際化只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老師國際化,二是生源國際化。

  問: 您在最近的一次商學院院長論壇上曾指出,今后EMBA人才的培養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如果這樣中國EMBA水平將有望超過美國。你認為長江商學院的特色是什么?要如何才能超越美國?

  答:我覺得永遠跟在人家后面跑,只能做老二,很難做到超越。要超越,必須創新,主要指內容、方法上的創新。將亞洲文化和西方觀念融合起來,做到中西貫通是長江的特色,這是美國優秀的學校做不到的。我們了解美國,但是美國的商學院不了解中國。我相信,中國的經濟會撐起一批好的商學院,長江就是其中之一。

  問:中國EMBA教育面臨國外的競爭可謂“列強環伺”,你認為如何中國商學院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本土化發展模式?

  答:中國商學院雖然和國外商學院有距離,但中國的市場很大,中國的商學院有本土優勢,完全可以探索出自己的模式來。

  我認為國外很強的商學院只能和國內幾家很強的商學院產生競爭,大多數商學院可以根據中國企業的需要,走出自己的路。現在大家都差不多,從老師到學生生源,沒有特色化的區分。還有課堂之外的附加價值,比如論壇,比如與企業的聯系等等,也是未來商學院競爭很重要的領域。

  問:考慮到您本人的新加坡背景,能否對比一下中新EMBA教育的不同特色,以及中新雙方可能合作的領域?

  答:我是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并且在這個教育體系中工作了很長時間,我覺得新加坡教育的嚴謹性很高,學籍管理等方面很嚴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很保守,容易在變化多端的市場面前失去機會。

  中國的EMBA教育前瞻性很高,敢于創新,嚴謹性少一些,教學、學生管理方面不夠嚴謹。

  我覺得中新雙方可以在這些方面合作:一是教育體制改革方面。新加坡的教育和國際化都做了很多年,走了一些彎路,有一些經驗。這方面,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可以借鑒一下經驗。

  二是研究領域的合作。新加坡因為小,所以必須了解那些強國,所以在美國、亞洲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成就。中國學者并不是很了解美國等國家,而新加坡學者對中國的了解達不到這么深。這方面,新加坡和中國可以做互補性的合作。

  三是新加坡的民營企業走了幾十年,因為兩國國情等方面比較接近,中國民營企業可以借鑒經驗。

  四是新加坡的華人企業很多,兩地企業應該有很多合作交流的機會。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