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小說·呂書練
今年十二月初,一個名為“Luxury 2004:The Lure of Asia”的國際時裝及名牌商品會議將在香港舉行。這個由《國際先驅論壇報》主辦的時尚界盛事,今年是首次在亞洲舉行。
會議的受關注程度不用多說,除了路易威登的主席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將作為開幕主講嘉賓外,還有業界多個品牌的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出席,而再次擔任主持的則是該報時裝編輯蘇茲·麥肯絲(Suzy Menkes)。
要是一般的亞洲公司,類似的會議,出來主持的不是老板本身就是行政總裁或CEO,而專業人員無論做得如何出色或知名,這種機會是輪不到他們的。專業人員如編采或設計師之類,老板覺得他們是只會“花錢”的人。
在Gucci任職期間的Tom Ford,他在公司內外的名聲和地位都比集團的行政總裁高,而他擔任總設計師期間,品牌的確吸引眾多顧客,無論這是因為他的個人魅力,還是市場策略,還是運氣……總之,他為品牌創造了高價值,所以,他的收入也高于其上司kk集團行政總裁、最佳財務拍檔,這在某些中國老板眼里也許是荒謬的事情。
而很多西方時尚品牌的興衰,也往往跟主創人員的離去和逝世有關。畢竟品牌是創作者一手塑造的,除非有更好的繼任者,懂得在保持原有風格上注入新元素,否則難有更大作為。像殿堂級的Chanel和Dior,前者在可可·香奈兒逝世后沉寂十多年,直至1983年找到天才級的德裔設計師Karl Lagerfeld主責,才再顯經典實力并屢見新意;而后者在英籍的John Galliano(他之前的意大利設計師Gianfranco Ferre也做了很大努力)那豐富無比的想象力下,成為華麗潮的代言人。
對于這些品牌及其作品,顧客或傳媒關注的是設計師的名字及其作品,至于誰是投資者或行政總裁,則一概不理。而聰明的商人也往往選擇站在幕后,讓創作者和專業人員直接面對大眾,或做做公關,或吸引傳媒。所以,很多設計師品牌背后的真正持有者或投資者,雖然早就不是設計師本人,但他的名字還在。
同樣的情況,在傳媒界也類似。只要留意雜志的版權頁,我們很容易發現,西方雜志的編輯部(專業人員)是放在前面的,廣告銷售次之,而行政人員往往最低調,只忝末座。因為他們相信“產品質量至上”和“內容為王”,相信首先是在質量上把好關,然后是無孔不入的市場宣傳和推廣策略,而行政上的管理主要在于宏觀上的控制和支持。在美國,一些著名的編輯或記者,表面職位看上去不高,但他們在行內的威望和公司內的待遇都可能高過其行政上的上司。
無他,因為他們以專業知識取勝,并以專業精神和操守將自己的才華作最大發揮,這比浪費在其不擅長或瑣碎的行政上更具價值。當然,其上司或上上司都要有這樣的氣量和眼光。
專業人員的敬業精神也很重要。比如年逾六十的蘇茲·麥肯絲,不但親自出席并報道時裝展,而且很認真地做筆記,長年的知識累積和不斷更新令其報道和評論都備受關注,也令她被《時代》選為25個對時裝界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而她在報社的職位只是時裝編輯。
但愿西方奢侈品的東來發展,能帶來名牌背后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對專業的重視。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正是基于制造名牌背后的人及其投資者對專業者的重視和長遠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