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特富龍:立邦VS杜邦 同業暗戰傷了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2日 10:29 《財經時報》 | ||||||||||
對手的危機不一定就是你的機會。利用得不好,反而給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覺 本報記者 劉柳 杜邦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查爾斯.布朗不久前表態:“過去50年的實驗和科學研究證明,特富龍的原材料C8不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
但在等待國家質監局的“秋季報告”結果之前,有關杜邦的負面言論尚未結束,這一次挑起的不是美國環保署(EPA),而是廣東小家電企業立邦電器公司。 立邦意欲何為 7月底,立邦在北京召開題為“倡導誠信維權,關注消費健康”的新聞發布會。總經理張德彪宣布了針對杜邦的幾項行動: 第一,暫停采用杜邦特富龍技術生產產品,與商家商議組織該類產品暫時下架,并隨時通告消費者有關“毒鍋”的情況;第二,配合質監部門制訂更安全的檢測方法,建議進行行業檢驗;第三,若EPA對杜邦的指控成立,將向杜邦索賠1000萬美元,并把訴訟所得捐贈給癌癥基金會。 在激烈的競爭中,對手出現危機或弱點,有時候意味著市場格局的變化。每個企業面對這種狀況都不可能完全無動于衷。立邦作為一家只有2000名員工、20余名開發人員的小型電飯鍋生產企業,看到杜邦這樣的市場領導者出現危機急忙“跳將出來”,在上海卓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葉秉喜看來,有著強烈的炒作嫌疑。 “這也可以從他們的行動計劃分析中看出來。” 葉秉喜對《財經時報》評論認為,“除了第一條還有點可操作性外,其他只是說說而已。比如,對杜邦的索賠,前提是EPA對杜邦的指控成立,也就是說,不成功也就不索賠了。這樣的許諾對立邦來說沒有多少風險。” 現在,僅在GOOGLE上,將立邦與杜邦聯系起來的新聞就有數千條,僅從炒作這一角度來說,立邦的目的似乎達到了。“由于人們對杜邦事件的高度關注,這樣做自然吸引眼球。”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副總經理穆詩斌說。 但張德彪否認自己是在炒作。他對《財經時報》表示,“特富龍”事件是關系到人體健康安全的大事,有毒也好無毒也罷,都不能以犧牲消費者的權利來交學費。因此,“立邦決定在所有企業沉默等待檢測結果之時首先站出來。這是一種誠信的表現”。 “立邦秀”的三大缺陷 盡管如此,立邦并不是第一個表現對顧客“盡責”的企業。在立邦發表聲明前,微波爐巨頭格蘭仕與國內外100多家材料供應商簽定了健康保證書,從上游封殺有毒成分,并計劃推出自己的替代“特富龍”的健康材料。 與格蘭仕相比,立邦在利用杜邦危機時指向性明確,以指責、攻擊杜邦來反襯自己。“這雖然沒有違反法律,但卻有著違反商業道德的嫌疑。”葉秉喜說。而格蘭仕雖然也秀了一把,但旨在“說明自己產品好,并沒有刻意攻擊杜邦的壞”。 其次,從“特富龍”事件披露到現在,美國環保署和中國的質監局都還沒有定論,“利用一個沒有定論的對手危機事件,能多大程度俘獲消費者很難確定”。 倘若美國環保署最終沒有禁止使用“特富龍”的關鍵原材料——C8,杜邦危機過去以后,暫時猶豫的消費者可能還會返回杜邦。而且,立邦可能會失去杜邦的原材料支持,最終退出這個產品市場。 另外,與格蘭仕推出自己的健康材料的行為相比,立邦攻擊杜邦時沒有做到推出替代“特富龍”的產品,“這是立邦最大的失誤。”穆詩斌認為,“消費者現在除了想知道有關杜邦產品的信息外,更希望能夠買到替代杜邦的指向性的產品。從這點來說,格蘭仕比立邦精明。” “對手的危機不一定就是你的機會。”葉秉喜說,“利用得不好,反而給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覺。” 立邦的確在短時間內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但“知名度與美譽度不一定成正比。”芭芭拉.伍沃德咨詢教練有限公司管理總監、國際經理人聯合會教練笆笆拉.伍沃德(Barbara Woodward)博士對《財經時報》表示,“利用競爭對手的危機是一種短期行為,從長期來看有損企業的品牌和形象。” 在她看來,只有在行業內一兩家企業確實有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情況下,才能針對這一兩家企業聯合起來采取相應的行動。但“前提是不能在語言上中傷該企業,并從公眾利益出發,為顧客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