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行業:賣完概念賣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15:57 《新營銷》雜志 | ||||||||||
文/屈默 媛虹 有媒體曾尖銳地指出:“音響賣的什么概念都有,就是沒有產品!辟u概念讓音響企業紅火了一把,可也讓它們吞下了苦果。概念賣完了,音響行業又該賣什么才能走出困境?
曾幾何時,中國的音響企業在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中昂揚直上,短短幾年光景,眾多音響企業在"表揚與自我表揚"中空前繁榮,共同演繹了中國音響業最美好的一段協奏曲。 然而最近一年來,曲終人散的現實擺在了音響企業的面前,迷茫,困惑,音響企業不知該如何收拾殘局。經過高速發展,然后沖頂,享受市場提供的盛宴,再到杯盤狼藉、殘湯剩菜,音響企業仿佛也無法避免盛極而衰的宿命。在這一過程中,有的企業一路高歌,沖到頂點,卻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感;有的苦苦支撐,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無法把握明天;更多的企業則是曇花一現,早已成為匆匆過客,淡出了人們的記憶。音響消費市場在不斷成熟,消費者日趨理性,而曾經幫助音響企業賺得盤滿缽滿的特許專賣模式也已不再靈光,音響行業突然間從喧囂歸于沉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痛苦抉擇。出路何在?面對巨變之后的市場,新的營銷利器又是什么? 特許專賣引爆行業革命 最早采用特許專賣模式的音響企業是CAV,此舉使得CAV名利雙收,并引爆了一場行業革命。前有成功者引路,跟隨者也就不乏其人。愛浪、君悅、DANSPEAK音樂之聲緊緊跟進,也在這場終端營銷革命中功成名就,收獲頗豐。這就引來了更多的追隨者參與競爭,分享蛋糕。于是,在隨后的幾年里,曾一度無聲無息的音響行業驟然間熱鬧了起來,如同雨后春筍,扯著各種文化大旗的音響品牌紛紛冒了出來,在喧囂的市場上爭相制造出自己的“音響”,聚攏財富,音響也因此被媒體喻為家電業的“世紀玫瑰”。 特許專賣模式在國外并不是什么新鮮的商業形態,在中國也早已被許多行業所采用。所以特許專賣模式被中國的音響企業引用后,竟然使幾十年波瀾不驚的音響市場空前繁榮起來,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同時也引來了大量的競爭者。真也就應驗了“物極必反”這句話,市場繁榮之日,也就是市場混亂之時。拉幾個人,搬幾把椅子,注冊一個商標,拐彎抹角與洋血統扯上關系,然后就是所謂的創業激情,憑空臆想一個概念,在媒體上大肆炒作,于是一個又一個國產內銷的“國際品牌”就粉墨登場了。一些具有相當規模的音響企業也不甘寂寞,在這場攪局中同樣打著跨國公司的招牌,披著洋品牌的外衣,大模大樣地分享著“世紀玫瑰”醉人的芳香。 通過特許經營,通過“洋品牌出身”的大肆炒作,竟將產品本身給忽視了,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終于釀就了一杯苦酒。由消費者回敬給了音響企業,理性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買單。市場重新歸于平靜,音響企業也從高高的山巔落到平地。這讓它們備感不適,也讓它們很迷茫:到底是企業欺騙了市場,還是市場欺騙了企業? “革命”之后的彷徨 音響行業采用特許專賣模式掀起的這場終端營銷革命,在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意無意地引發了行業混戰。對此,我們無意對某種營銷模式是優還是劣做出評價。我們的著眼點在于:音響企業在這場終端營銷革命中到底做錯了什么? 以前有媒體曾尖銳地指出:音響賣的什么概念都有,就是沒有產品。這或許有些偏頗。但眾多廠家其實也就是這么做的。隨便到一家家電商場看一看,就不難看出,音響廠商往往費盡心機,不惜砸下大筆資金用到專賣店的裝修上,好像店面裝修得沒有個性或者是不上檔次,就不算是在賣音響。曾經熱衷于在裝修上下苦功夫卻忽視了產品本身的音響企業,轉眼不過兩三年,他們發現,他們已很難再激發起商家的“革命”熱情了。DANSPEAK音樂之聲常務副總經理李華民透露,現在音響行業的黃金歲月已過去了,市場做起來確實困難多了。以前招商音響企業還收加盟費,少則2萬元,多則幾十萬元,現在不僅不收加盟費,還給予商家很大的裝修支持,可依然難以鼓起經銷商的熱情。 市場急速降溫,商家不再盲從,消費者也在實踐中學會了冷靜的思考和選擇。所有這一切都是音響企業始料未及的,市場給音響業攪局的英雄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廠家到底是該賣概念還是賣產品?消費者到底是需要虛榮心的滿足還是需要貨真價實的產品?這是音響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不得不共同面對的問題。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目前,許多音響企業正在遭遇創業以來最為嚴重的難題:在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的情況下,企業該如何保持優勢?品牌如何才能得到目標消費者的認可? 許多音響企業不得不面對市場低迷這一現實,在終端遭遇了挫折之后,又開始謀劃多品牌經營策略,欲借助已有的品牌效應,去激活沉寂的市場。一直在中高端市場穩坐頭把交椅的CAV推出了尊威等定位于中低端市場的品牌,愛浪更是一口氣推出了威萊、麗尊等近十個子品牌。廠家的激情依然還在,一批品牌倒下了,一批新品牌又馬上出現在市場上?墒袌龇答伒男畔s總是讓企業進退兩難,欲罷不能。廠家一廂情愿地想借新品牌去力挽狂瀾,換來的卻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市場并不買賬。事實也的確是這樣。面對品牌層出不窮、產品卻大同小異的終端賣場,商家都無所適從,消費者又如何理性地選擇? 對此,DANSPEAK音樂之聲常務副總經理李華民頗有感慨。他說,多品牌經營是一把雙刃劍,在這場市場博弈中,產品才是決勝市場的最終法寶,歷來如此。然而,目前一些走特許專賣模式的音響企業普遍走入了一種誤區:只注重營銷模式,只注重產品形象外表上的改變,卻忽略產品內在品質的提升以及技術的改造升級。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做法,也是非常幼稚脆弱的經營方式。時間久了,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不斷提高,再善于偽裝的狐貍都會露出尾巴,扯虎皮作大旗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產品的內在品質過硬才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實,營銷做起來心里才有底。沒有好的產品,光有一套超前的所謂營銷思路,或許可能會成功于一時,但這種沒有基本功的套路畢竟是花架子。由于缺乏實際內容,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如果企業不在基本功方面打下牢固的根基,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近一年來,許多音響企業的不景氣已經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技術含量和產品品質才是企業最終立足于市場的堅實基礎。 前幾年的音響市場特別無序,也正是在無序的市場上,才會出現“奇跡”,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蛇@樣的“英雄”往往也是短命的。因為市場從高潮跌落之后,必然會重新洗牌,問題的關鍵在于:誰能在這一洗牌的過程中修成正果,成就霸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