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幼萍
“相同的機遇,不同的結果”是去年以來步入證券市場的次新公司、新公司在今年中期的真實寫照。一部分公司業績大幅飆升,成為市場的新寵;另一部分則坐上了滑滑梯,業績一落千丈。這一業績分化現象在今年中報里體現得非常明顯。
據全景網絡統計資料顯示,截止8月20日,共有179家去年以來上市的次新公司和新公司公布了中報。有45家公司今年中期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28家下降30%以上。其中,14家增幅在100%以上、另有31家增幅在50—100%之間;降幅在100%以上的有2家,降幅超過50%的有12家。在凈利潤增長同比的排名中,排在“隊首”的是圣雪絨579%,其后依次是航天晨光562%、廣匯股份532%、福建高速275%、東方鉭業105%,靠在“隊尾”的是天龍集團-259%、興業聚脂-118%、中農資源-95%、滄州大化-93%和天鴻寶業-86%。兩類公司業績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為什么所處的證券市場環境相同,步入證券市場的時間相若,而企業發展軌跡迥異呢?縱觀新公司、次新公司所處行業,不難發現行業與企業的業績存在一定的關聯度。業績驕人的公司多屬醫藥生物、通信技術、資源類行業,如恒瑞醫藥、萬杰高科、長江通信、東方鉭業,而業績不振的公司所處的行業多為盈利空間很窄的紡織、商業等,如興業聚脂、仕奇實業、天龍集團。
而通過考察主營業務利潤率與凈利潤的關系,又發現兩者呈正相關關系。一般而言,業績佼佼者,其主營業務利潤增幅也很大,而績差者“走勢”相反,2001年中期主營利潤增長率基本上為負增長,下降幅度比較驚人。這說明主營業務經營的好壞是次新公司和新公司業績分化的重要因素。在2001年中期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00%的14家公司中,它們的主營業務增長率一般在30%-400%之間,如東方鉭業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了79%,凈利潤同比為105%。與此同時,在今年中期凈利潤增長率下降50%以上的14家公司中,他們同期主營利潤增長率幾乎在-11%至-93%的區間內,如滄州大化的凈利潤增長率為-93%,主營利潤增長率為-49%,天鴻寶業的上述兩指標分別是-86%和-74%。
另外,募集資金和非經常性損益對去年以來上市的公司業績分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它們的創利為業績靠前的公司錦上添花。排在凈利潤同比漲幅前10名的西水股份去年7月發行募資,其中余熱發電技改工程6月底完成內部利潤700萬元,投資包頭西水科技公司也實現投資收益847萬元。另一家交出上佳中報業績的銅峰電子,其今年中期凈利潤同比增長142%,包括委托理財、補貼收入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1600多萬元,對利潤貢獻非比尋常。而這兩個創收渠道似乎不太青睞排名靠后者。中農資源于去年底發行募資了4.88億元資金,但在今年中期募資項目尚未實施,自然“顆粒無收”;而滄州大化有的募資項目竟然虧本,其截止6月30日從投資TDI項目中分到的投資收益為-265萬元。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