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深華源似乎頗為精擅“迷蹤拳”,其拳路十分獨特,瞻之在前,瞠乎其后,出拳打左,落拳擊右,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利潤迷蹤,是ST深華源的傳統套路。1996年深華源開始虧損,當年每股虧損0.57元。1997年公司主營繼續虧損,但因獲得2233.11萬元的投資收益,當年居然該虧未虧,帳面上還顯示出147萬元凈利潤。不過,注冊會計師對1997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公司股票仍于1998
年6月15日被實行特別處理,戴上了ST的帽子。此后,ST深華源在1998、1999兩年連續出現巨額虧損,2000年中期每股虧損0.184元,每股凈資產-0.318元。同時,公司涉訟21起,標的金額高達2.6億多元。眼看全年虧損就要定局的時候,又有了救星。2000年10月24日和11月14日,深圳市沙河實業集團通過連續兩次受讓香港華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ST深華源發起法人股共2581.83萬股,成為ST深華源的控股股東。經沙河集團與債權人深國投協調,2000年12月23日,深國投宣布豁免ST深華源4558萬元的債務。ST深華源2000年度扭虧為盈本來已是三只手指頭捏田螺———篤定,但就在此時,新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規定,債務重組收益不能進入當年利潤。ST深華源被迫在2月15日發布預虧公告,據稱:如果因此而三連虧,公司就注定要PT了。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誰也沒想到,ST深華源竟會在發布預虧公告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又突然宣布不虧了。這路迷蹤拳可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重組迷蹤,是ST深華源新招術,也是利潤迷蹤拳的秘訣。早在1997年,深華源就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資產轉讓,豐厚的轉讓收益抵消了當年的主營虧損。但就重組的手法而言,那次重組與這一次比起來可是小巫見大巫。如前所述,在債務重組扭虧的如意算盤遭遇挫折后,沙河集團并沒有因此而改變重組ST深華源的決心。最近,ST深華源將除貨幣資金、大部分長期股權投資以外的全部資產,總計3.16億元,以出售的方式置換沙河集團部分資產和債務剝離后的全資附屬企業深圳市沙河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整體資產和債務,購買沙河房地產擁有的沙河商城第一至六層,兩項總值3.32億元,出售、購買資產相互沖抵后形成的ST深華源對沙河集團的應付款1600多萬元,作為沙河集團與公司的往來帳處理。除此之外,ST深華源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的共計1.18億元的債務本金及利息由沙河集團或其全資子公司沙河聯發承接,有關債務將在辦理完債務轉移手續后由沙河集團或沙河聯發負責償還,由此而產生的ST深華源對沙河集團或沙河聯發的應付款項,沙河集團或沙河聯發同意予以全部豁免。
ST深華源大打迷蹤拳,使其二級市場股價走勢也產生了迷蹤效應。在2000年7月之前,ST深華源的股價基本上在6元至9.5元之間來回波動,但從7月初公司發布中期預虧公告后,其“超牛”行情全面爆發,股價節節升高,屢屢漲停,至10月16日最高達到23.13元,比起動前漲了近4倍。其后不久,就宣布了沙河集團收購ST深華源的消息。2001年2月15日ST深華源發布預虧公告前,公司股價曾出現連續大幅下跌,16日當天收盤價只有11.08元。此后,股價又一路上揚,至此次公司宣布扭虧有望喜訊的前日,已回升到15.29元。這說明,盡管一般投資者看不懂漲漲跌跌的道理,但其股價的升跌無不是隨著公司的迷蹤拳路走的。也許,對于某些先知先覺者來說,迷蹤拳只是迷別人的,迷不了他們。(黃湘源)《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