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凱下嫁富士的傳言四起之后,待字閨中的樂凱發出的澄清公告也是模棱兩可,既未全面否認有意合資的念頭,也未肯定心儀富士的傳言。這種遮遮掩掩的心態,應該是樂凱擔憂下嫁富士會得不償失心態的直接體現。
得不償失不外乎有三:一是擔憂包括富士在內的日資企業的目光短淺,與樂凱合資只為賺取眼前的蠅頭小利,甚至到時會成為被宰掉的“養肥了的豬”;二是擔憂樂凱品牌像其
|
他曾經叱咤國內的眾多名牌一樣被外方所冷凍;三是擔憂合資后無法續扛民族品牌的大旗,從而失去了國家、民眾和輿論在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樂凱出嫁不是不可能
樂凱股價之所以在傳言一出后隨即飆升,說明很多人還是對樂凱出嫁有所預期的。
其實,樂凱可能出嫁最根本的背景在于目前風行全球的跨國并購。
在跨國公司看來,并購中國公司是占領中國市場的最快捷方法。由于柯達已經獲準先期在廈門、無錫和汕頭設廠,富士在中國即將入世的形勢下,可能會一改不肯對中國進行長期投資的劣性而拓展市場。但是,覬覦樂凱的并非只有富士。
柯達進入中國之初,就明確提出了希望和樂凱合作的強烈愿望,并且至今矢志不渝。而樂凱高層近期透露的合作條件仍舊是當初要求柯達的幾項,既然“選婿”的要求至今沒有降低,面對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和老二兩個備選人,樂凱沒有理由挑劣棄優。
當然,在樂凱發展目前已經步入正途的光明前景下,國家似乎也不大可能同意失去樂凱這個最后的感光陣地。而一旦合資,樂凱可能也確實是得不償失。
擔憂成“養肥的豬”
擔憂成為“養肥了的豬”,應該是樂凱不敢輕易和富士合資的心頭之痛。
最近爆發的三菱事件、日航事件、松下事件,其實都是去年東芝事件在中國的“追尾”。日貨在中國的頻頻出事,直接原因是日本向中國出口低價低質的三級產品的等級制度。
國際貿易合作研究所的李光輝先生認為,日資企業大多數對中國投資是從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缺少長遠的投資觀點,把對中國投資視為是日本國內市場的延伸,只想賺取更多的利潤。而歐美企業出于對中國市場長期投資的戰略考慮,所投資的電腦、微電子、通信、感光材料等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張漢林透露,日資企業始終對中國采取謹慎的投資政策,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寥寥無幾。三菱重工的相川賢太郎會長說得或許更加精辟:對外國人既恨又怕,是日本企業的模式。
目前固然不敢揣測富士會從中國撤資,但短期內賺不到錢就撤資的日資企業并不是絕無僅有。萬一富士市場占有率繼續被瓜分掉,撤資似乎也是茍延殘喘后續行動中很正常的事。即使富士萬一撤資也無傷大雅,只要樂凱不成為巨人爭斗的犧牲品就行。作為當家人,杜昌燾董事長考慮的肯定比一些媒體記者深遠得多。
擔憂品牌被冷凍
十幾年來,樂凱人士始終承認樂凱對和外資企業合作一直持開放態度,與柯達、富士、柯尼卡、愛克發都有過接觸。在樂凱與富士合資的傳言出現之后,樂凱更加明確地表示,現在并不是重點只和富士接觸。
業內人士認為,樂凱與多方接觸,可能是東施效顰的一種技戰行為。抓住了幾家企業都想與自己合資合作的心理,在竟購方之間眉來眼去,意在不斷提高自己的身價。研判樂凱的這種老辣手法,當然也只是一種簡單的臆測。擔憂在合資中喪失樂凱這個品牌,可能才是樂凱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的真因實果。
曾經叱咤國內的不少名牌在合資中相繼喪失品牌,確實令人心寒。邁出合資的第一步,就可能是結束自有品牌的最后一步。其實,即使樂凱在合資之初取得了51%的控股地位,但內部控股權還是可以通過種種途徑而漸漸失去。
盡管經濟全球化將部分地更新民族工業的概念,但合資使樂凱失去的民族大旗可能是其永遠扼腕哀嘆的致命傷。扛上這面民族大旗,樂凱多少有點身不由己,因為當初柯達率先相中的就是樂凱。但是,樂凱仍舊是國家在感光行業實施的一放一保策略的直接受惠者。失去民族大旗,樂凱可能也就失去了國家、民眾和輿論在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