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88倍高發行市盈率而備受關注的閩東電力昨日公布了2000年年報,有關財務指標顯示,盡管公司實現凈利潤比1999年上升了31%,但由于高溢價發行新股導致公司凈資產大增,其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只有5.43%,反而下降了近50%。5.43%的凈資產收益率對于一家上市公司意味著什么呢?由于這一指標低于6%,這意味著閩東電力在未來三年喪失了配股資格,即到2003年都不能通過配股實現再融資。
作為新股發行市場化的一次嘗試,閩東電力的高市盈率發行贏得了市場人士的普遍贊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這次嘗試也為全面實現市場化發行積累了經驗。例如,實行市場化發行的一個結果是一、二級市場價格相當接近,其一級市場收益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高市盈率發行導致募集資金大幅度增加:從4.58億元上升到了11億元,超過了計劃募集資金額的1.5倍。這樣,隨著凈資產的大幅增加,在凈利潤并沒有出現相應倍數變化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自然大大降低了。
當然,由于在首次公開發行中已募得了大量資金,閩東電力對于在未來三年內喪失配股資格也許不會在乎。但是,在已全面啟動市場化發行的新股發行體制之際,閩東電力的市場化發行過程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募集資金量大大超過預期。
在審批制下,由于采取市盈率定價發行等方法,發行價格易于控制在較小區間之內,因此,可以對發行數量與募集資金量同時在招股書中予以確定。但是,在市場化發行中,發行價格就會在一個較大區間之內確定,尤其是在目前新股需求遠遠大于供給的情況下,類似閩東電力的高市盈率的發行價也就不足為奇了。加上發行數量已事先確定,這就導致了募集資金大大出乎預料。
由于擬上市公司只對計劃募集資金的使用有充分論證,大量的超額資金對于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負擔。如這部分資金不能及時被充分利用,將造成較大的資金資源浪費。
目前,核準制下的新股發行模式尚未得到明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新股發行募集的資金總額和發行數量該以何種方式確定。有業內人士認為,應該根據增發的經驗,最好是在招股意向書中只設定一個募集資金總額,在詢價之后再確定發行數量,從而避免募集資金大大超過預計的情況,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