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石化”腐敗一窩 兩任董事長相繼落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5日 10:08 四川金融報-成都商報 | ||||||||||
今年以來,齊魯石化公司兩任董事長先后落馬,兩年間共有20多名干部及職工被查處。專家認為,在國企改革進行到最后攻堅階段,此案的出現尤為發人深省。 “前腐后繼”:高管層干部紛紛落馬 今年1月,前任(1998年至2002年)齊魯石化公司董事長的王延康因貪污受賄被開除黨
2002年以來,已先后有齊魯石化股份公司總經理侯錫明等10名處級干部因經濟犯罪受到處理,其中3人被開除黨籍、解除勞動合同,5人在押,2人仍在調查審理階段。 據齊魯石化紀委介紹,王延康、張深、侯錫明等案件都由中石化紀檢組監察局直接查處。中石化辦案人員從2002年8月份進駐,一直到今年5月底才離開,現在仍在繼續調查、取證。 齊魯石化高層的腐敗從侯錫明案可見一斑。據職工反映,侯錫明上任齊魯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已經56歲,本已不符合提拔條件,但因與時任董事長的王延康個人關系密切,仍被重用。結果,侯錫明上任后被查明貪污職工福利節余款、工程節余款28萬元,受賄77萬元,挪用公款197萬余元。法院一審查明,侯錫明給一位個體老板安排工程,一次就收受5萬元;同樣的產品,朋友購買不僅保證優先供應,可以降價讓利,而且還作為殘次品處理;朋友來推銷牛絨衫、廚房用不銹鋼刀具,侯錫明都用公款“埋單”,既給職工發了福利,自己也撈到不少好處。可以說,大到企業工程發包、小到車輛定點維修,都成為侯錫明撈取個人私利的機會。日前,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7年。 “上下潰爛”:普通職工腐敗驚人 記者從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除了社會影響極大的齊魯石化高層腐敗案外,這兩年,法院還法辦了齊魯石化經濟犯罪案件24起,涉案人員有處、科級干部,也有普通工人。 勝利煉油廠液化氣罐區操作工李波,在3年內采用切斷流量計的手段,為當地液化氣站偷送液化氣610噸,受賄金額達42萬元;橡膠廠一名技術員利用負責安裝調試、維修儀表的便利,偷出企業機器儀表,轉手賣給公司內部企業第二化肥廠,自己獲利3萬多元;第二化肥廠的楊保利等4名技術人員和工人,一次就合伙盜竊了價值29萬余元的40多噸辛醇,兩車辛醇被堂而皇之地運出廠門,直到作案人員自首事情才敗露;氯堿廠儀表車間需要10套調節閥,負責進貨、驗貨的車間設備主任與計劃員一起,用低價的美國貨冒充日本貨,非法牟利70余萬元。 記者仔細翻閱案件卷宗發現,從集團銷售部科長、下屬企業總經濟師,到部分企業的計劃員、采購員、技術員,貪污受賄現象大面積存在。被查處的案件,多數是互相牽連的串案、窩案,犯罪人或是上下級關系,或是同事、同學、朋友關系。從涉及的單位和部門看,凡是重要的生產企業和關鍵崗位,幾乎無所不及。 最后攻堅 不可成“最后腐敗機會” 淄博市臨淄區檢察院有關人士分析,從全國來講,地市縣一級的國有企業,經過五六年的改革,大多數已改制。像齊魯石化這樣的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改革較慢。資產規模大、職工人數多,是其改革難度大的主要原因。部分私營企業看到“堡壘”內部已經有可乘之隙,便把“尋租之手”伸向他們。而這些國企里的部分領導者和管理人員,與地方民營企業主相比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部分人把最后的改革階段視為“最后的腐敗機會”。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國家審計、紀檢、檢察部門應本著對國有資產負責的態度,把中央直屬和省屬的大型國企列為腐敗風險重點監管區域。(新華社)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