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元暫解融資之渴 深發展“降價”冷暖自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6日 10:57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苑立 5月29日深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與新橋投資的重修舊好讓業界大跌眼鏡。然而蹊蹺的是,雙方收購價格與去年每股相差接近1.5元。這意味著,深發展為此犧牲了近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注入。充當此次收購的中間人——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一位知情人士6月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語道破天機:“退一步海闊天空。深發展一石二鳥,可以實現多贏。從中
5億元保住深市“第一股” 根據雙方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美國新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橋投資)將持有深發展A(00001)四大國有股東17.8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也是外資入主中資銀行的第一家。 如同上演了一部影視劇,深發展與新橋投資演繹了一出從“相聚”、“分手”到“再聚首”的悲喜劇。 今年4月份,深發展曾在公告中稱與新橋投資的官司達成和解雙方均撤訴,隨后新橋投資把目標轉向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對于雙方為何分手的原因,深發展并未作任何解釋。 “并非價格原因。”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作為該項目的財務顧問,摩根士丹利當時的評估價格確實超出現有的收購價。最后因部分附加條件使深發展改變了主意,由此引發新橋投資上訴深發展四大國有股東違約。 據悉,當時新橋向深發展四大國有股東提出的附加條件中有這樣的表述:入股深發展(實際出資)3年中,當深發展的兩項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達標后,新橋可以轉讓股權或將總行遷出深圳。這是深圳市政府所無法接受的。 至于本次協議中是否將此條件剔除,上述人士用一句“摩根士丹利的有效協調,已經使項目達成,現在收取傭金心安理得”而婉言作答。 在《轉讓協議》中記者看到,轉讓股份的四大國有股東中的注冊方深圳投資管理公司仍然持有0.31%的“金股”。業內人士稱,注冊方持有一定股權能確保深發展的注冊地永久保留在深圳不變的權利。同時傳出的消息稱,深發展四大國有股東之所以“降價”同意新橋入股深發展,還包括了兩個前提條款:一是新橋5年之內不得轉讓股權;二是與新橋簽署的協議為非排他性協議。 業內人士分析,深發展雖然看似在價格上吃了虧,但保住了“深圳第一股”,留在了深圳。 輕松融資深發展一石二鳥 在此次收購中,還有一個關鍵數據令人關注,即新橋收購深發展的股權比例為17.89%,比去年計劃收購20%的比例略有降低。據新橋香港董事總經理辦公室秘書給記者提供的信息表明,在收購價格上占有優勢后,降低收購比例是新橋的讓步。 “這是深發展利用新橋投資的讓步為將來的‘一石二鳥’作好預留。”南方證券一位行業研究員分析認為,根據銀監會最新規定,單個外資機構入股中國銀行業機構的比例最高上限為20%,合計外資投資比例最高上限為25%,深發展向新橋轉讓股份的同時,還簽訂了非排他性協議,這意味著留有7.11%股權的深發展可以在以后向其他外資轉讓。 “在未來的轉讓中,深發展可以適當抬價以彌補損失”。這位研究員認為,“從中長期看,深發展降價‘娶靚女’,其邊際成本沒有太大的損失。” 事實上,深發展也一直有意引入其他外資戰略投資者。此前據業內人士透露,香港某富豪旗下銀行曾有意入股深發展,但此消息記者未能從深發展處得到證實。 而引入新橋投資這一戰略性股東之后,曾讓深發展火燒眉毛的融資計劃也從此化險為夷。此前因種種原因,深發展在2002年5月份通過的一項高達30億元的配股融資計劃因故已兩次延期實施,今年8月是最后期限。如果這次融資仍然得不到批準,深發展2007年前達到兩項資本充足率達標會比較困難。新橋約12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注入,能迅速填補深發展核心資本充足率尚缺0.7%的漏洞,按期達標已無懸念。這也為深發展的另一件大事---處置旗下近百億元的不良資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從新橋投資自身功能來講,投資深發展一個重要目的是培育后再轉手賣個好價錢,從中獲利。有良好投資經驗的新橋投資本身并沒有銀行業管理經驗,在銀行業中長期發展的可能性不大。 相關鏈接 2002年9月 主管部門同意新橋投資集團公司作為國外戰略投資者進入深發展。 2002年9月 深發展董事會設立收購過渡期管理委員會。 2003年5月 深發展決定撤銷管委會。 2003年10月 深發展公告稱,新橋投資向國際商會提請仲裁讓四家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2004年3月 新橋投資受讓民生銀行1.75億股股權。 2004年4月 所有當事方撤回仲裁請求與反請求。 2004年5月 深發展公告稱,美國新橋擬受讓由深發展34810.33萬國家股和法人股,雙方已完成所有談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