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03年報疑似重大瑕疵報告》回應(7)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30日 14:45 經濟觀察報 | |||||||||
經濟觀察研究院在近期發出《上市公司2003年報疑似重大瑕疵報告》(以下簡稱“瑕疵報告”)傳真函件后,先后獲得鵬博士(資訊 行情 論壇)、ST中華(資訊 行情 論壇)、華東電腦(資訊 行情 論壇)等公司董事會回應。 鵬博士(600804)
董事會就溢價收購自然人鄧龍江所持收購日后虧損公司——深圳市飛鈴智能系統集成有限公司49%股權未履行臨時公告義務一事做出以下回應:“本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03年2月12日以通訊表決方式審議通過了‘關于以412萬元的價格受讓鄧龍江所持深圳市飛鈴智能系統集成有限公司49%股權’的議案。此董事會決議已備案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經與主管我公司人員溝通,認為此次股權轉讓交易金額不大,故未專事公告。” 經濟觀察研究院學術質量控制委員會認為,依據上市公司現行信息披露規則,董事會會議及其形成的決議屬于臨時公告事項,而不論決議內容屬于何等事項以及意義是否重大。不僅如此,所謂“交易金額不大”,同樣不能成為董事會就表決通過的收購事項不履行臨時公告義務的理由,其本質是以“重要性判斷”取代“合法性判斷”,進而導致在信息披露中濫用“重要性原則”。據了解,鵬博士董事會曾在2003年3月27日公布的2002年度報告中對此收購事項予以披露,但這是典型的以定期報告取代臨時公告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回應中提到的關于交易所工作人員在該等信息披露瑕疵中所扮演的角色。依據回應,鵬博士董事會未履行臨時公告義務的直接原因是在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人員溝通過程中所形成的意見,其中暗示了交易所工作人員同意該公司以“交易金額不大”為理由對董事會決議只予備案、不予臨時公告。這似乎不僅僅是公司瑕疵的問題,交易所及其工作人員行為是否恰當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爭議。 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在鵬博士收購飛鈴公司股權后,對公司2003年度的損益貢獻為-193萬元。鑒于收購價格在資產賬面原值的基礎上有較高的溢價,收購后發生的虧損表明當初的溢價理由不夠充分,并給公司及股東利益造成了損害。盡管董事會在回應中聲稱飛鈴公司“前期的虧損在項目完成后即會得到彌補”,并表示:“本公司對飛鈴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193萬元的虧損意味著419萬元的對外投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損失了46%。此外,考慮到419萬元的股權受讓價格包括較大的溢價,此項投資不到一年的實際損失比例大大超過50%。 未來總是伴隨風險的。鵬博士董事會的回應還談到,飛鈴公司2003年下半年實施的項目有三個,其中深圳大學城工程順利完成,武漢銷品茂工程和重慶渝州監獄工程正在進展中,此兩項工程合同金額達到2000萬元。考慮到已完成的深圳大學城工程并沒有扭轉飛鈴公司全年虧損局面,而且按照鵬博士持有其股權比例推算,去年下半年飛鈴公司的虧損額接近400萬元,因此,很難想象在2004年度完成2000萬元的合同后能夠為鵬博士帶來足以彌補上年虧損的盈利。 ST中華(000017) 董事會就審計報告問題回應稱:“本公司2003年度報告中,A股出具的是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B股出具的是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此本公司2003年度B報告中董事會就此做了說明,原文如下:……公司董事會同意香港胡國志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B股審計報告。由于2003年度本公司債務重組工作仍未最終完成,高額的債務風險依然存在……” 注意到上述回應中所謂A報告、B報告以及B報告披露內容與A報告相比圍繞審計報告存在重大差異的說法,經濟觀察研究院學術質量控制委員會指出,無論同一家公司存在多少種股票類別,其年報內容都應當是一致的。也就是說,A報告與B報告都應當既披露與A股相應的由境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也應當披露與B股相應的由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而且都應當披露公司董事會對非標準審計意見做出的說明。當然,在境內審計機構意見與境外審計機構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董事會應當在A報告和B報告中以同樣的口徑著重對二者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做出詳細說明。 實際上,經濟觀察研究院針對ST中華A股審計報告給出的瑕疵報告所強調的是,為什么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無視公司連續三年資不抵債并因此喪失持續經營假設的情況依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嚴重違反了獨立審計準則關于審計報告類型選擇的規定。不僅如此,公司董事會也未就公司失去持續經營假設予以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財務報告一定是在公司財務狀況滿足持續經營假設的條件下編制的。如果不能符合這一條件,所編制的財務報告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定期報告,而是清算報告。其中,資不抵債,特別是持續的巨額負資產是判斷公司是否滿足持續經營假設條件的主要證據。 華東電腦(600850) 董事會的回應對2003年第三季度報告和年報在“支付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項目上出現的差錯解釋稱:該差錯“顯然是第三季度的數據有誤而年報無誤。本公司認為現金流量表中的分類差錯并不能對損益產生影響。同時,由于公司有關人員疏漏,在編制年報時才發現上述分類差錯,故未能及時予以更正。對于上述第三季度的數據差錯及由此對您和股東產生的疑慮,本公司表示歉意。” 在編制財務報告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以往會計期間的會計處理存在差錯,不僅應當予以糾正,而且應當在財務報告中對會計差錯調整事項予以明確說明。上述回應表明華東電腦2003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的確存在會計差錯,但問題是董事會在年度報告中對該等會計差錯并未予以說明。 上述回應中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這就是華東電腦董事會強調“現金流量表中的分類差錯并不能對損益產生影響”。照此說來,只要不影響損益,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差錯都可以忽略不計。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說法。從會計的角度講,不同會計報表之間、前后期會計報表之間以及同一會計報表中各項目之間的數量關系要比損益結果更重要。作為上市公司會計責任的當事人,董事會應當確保該等數量關系被正確反映,否則,將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在很大程度上,許多投資者,包括一些財務分析人士在內,對財務報告的關注過分偏重于損益,以至于忽視足以影響損益結果的財務結構變動和現金流量狀況。現在看來,這一問題在上市公司一方也有存在。 當然,既然承認有差錯,也意識到股東可能因此產生疑慮,董事會就應當發布正式的臨時公告,而不是以個別或私下表示歉意的方式消除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