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百貨和華聯商廈發布其集團總公司百聯集團就其新設合并問題條件尚未成熟的公告以來,兩只個股的階段升幅均已接近30%,而昨日兩個股又不約而同以接近漲停價開盤——
中國科技證券李娜
最近市場的熱點轉換較快,似乎無脈絡可尋,仔細分析卻發現,無論是華意壓縮、深萬山的連續漲停還是美菱電器的異軍突起都和其本身的重組題材息息相關。進入2004年,市場關注公司成長性的呼聲日見增高,而作為能夠盡快使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的資產重組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種種跡象表明重組題材漸入佳境。而這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資產重組板塊——商業板塊也在本周開始發力,備受市場關注,加之該板塊個股價位基本處在相對低位,想象空間就更為市場所矚目。
作為商業板塊資產重組的焦點中的焦點就是第一百貨和華聯商廈的重組。在2003年12月9日兩公司分別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注意到有關媒體報道了華聯商廈與第一百貨新設合并的傳聞。經向大股東了解,百聯集團組建后,為減少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現正對有關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目前尚無成熟的方案。”從該公告看似乎兩公司并未有大的重組動作,但從近日該兩股的市場表現看,我們又不得不對其重組抱有期望。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重組的意義在于重新獲得成長的潛力。當前,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組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中央、地區政府對區域經濟體中存量資產的重新調整和布局,這表現在以中央政府為主導的振興東北計劃;各地方政府如山東、上海、深圳等主導下的國有資產轉讓、合并計劃;以及部分迅速成長起來的民營經濟體的產業擴張計劃。二是來自于上市公司母公司推動下的整體上市計劃。
從目前情況來看,最具成長潛力的區域重組最先可能來自于振興東北計劃,以及受惠CEPA的深圳本地股重組計劃。從去年以來,證券市場上的資產重組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變化,注重整體業績的改善和做大做強式的重組成為市場的主流。無論是去年下半年的走勢較好的武鋼股份、TCL通訊,還是近期走強的三星石化、華意壓縮以及深圳本地板塊均體現了這種特色。
比如2月6日,深圳市召開的“市屬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明確了具體上市公司的重組思路:一致藥業、深紡織、深物業等9家企業將采取員工持股的方式實現國有股權的轉讓與退出,深能源、深長城、深天健、深振業、鹽田港、深圳機場、深高速等7家公司將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降低國有股權比例,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另外一部分企業將采取國退民進、資產剝離、突出主業等方式轉變企業經營狀況。此舉表明深圳本地股的重組全面啟動。
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政府為主導,民營、外資收購為輔的資產重組格局逐漸形成;進而改變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產業導向,由輕工、紡織和機械等傳統行業逐漸向電子信息、金融、醫藥及符合上海市產業發展方向的第三產業轉變,這也進一步推動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實質性重組。
早在2003年6月,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輪重組高潮:上實聯合擬實施戰略性調整、ST國嘉將終止原重組方案并著手進行新的重組、ST自儀與大股東進行資產置換等等。上海本地公司的重組成為2002年年報披露完畢以后市場關注的重頭戲。
由上海物資(集團)總公司和上海一百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合并組建國內最大的商業控股集團——百聯集團,這一大型零售集團涉及第一百貨、華聯商廈、華聯超市、友誼股份和物貿中心5家上市公司。這一舉措將推動上海商業類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進入外資并購時代。而有跡象可尋,百聯集團在整體改制后,的確傾向于通過新設合并實現IPO整體上市。如果此次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則將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再次演繹“完美”的金融創新。被稱為“超級商業航母”的百聯集團,優勢在于網絡連鎖資源,資產優良,合并重組后完全可以成為商業績優大藍籌股。百聯集團整體上市的戰略構想對流通股投資者而言,可能蘊藏著極大的投資機會。而此前TCL集團的整體上市前后的表現已經表明金融創新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是十分可觀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第一百貨、華聯商廈這兩只個股近期的強勢表現恐怕并非空穴來風,后續的重組題材可能十分豐富,投資者應多關注其公告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