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嘉實業:業績“畫皮”下的掏空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2日 14:52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黎霆 很多人認為,已于今年5月19日暫停上市的ST國嘉完全是被大股東掏空的。曾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和德實 業及其相關公司通過應收款或預付款等方式,從ST國嘉那里掏走的資金在5億元以上。 國嘉實業1993年5月在上證所上市,主營光電技術。1997年11月,北京和德實業公司、美國USIII 公司分別受讓國嘉中方發起人法人股東中信興業信托投資公司、境外發起人法人股東香港大成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國有法人 股3131萬股、2477.7萬股,各占公司總股本的36.15%和28.61%,成為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和德入主后,先后給國嘉包裝了網上蛋白飼料交易、軟件出口、證券電子商務等“時髦”的業務,讓國嘉著 實風光了一陣。國嘉的股價也從1997年7月的5到6元,一路飆升至1998年4月的46.88元。并且,和德帶來的 似乎不只是表面風光。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期間,國嘉業績看上去都挺美,每股收益分別達到1.32元、0.408 元、0.254元。 但這一切都終止于那份被“拒絕發表意見”的2001年報。在這一年的年報中,國嘉2000年的凈利潤 由4545.21萬元被調整為-3238.6萬元,1999年的凈利潤由7333.85萬元被調整為4927.21萬 元,也就是說1999年、2000年兩年利潤被虛增了1億多元。 在主業變更和財務游戲的背后,是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掠奪。北京和德及其相關公司以各種形式占用國嘉的 資金到2001年已經超過了5億元,而上市公司虧損達1.68億元,涉及重大訴訟仲裁事項達27項。據國嘉報表披露, 2001年國嘉各項應收款高達7.8億元,其中四家作為國嘉關聯方的企業就欠國嘉5.95億元。國嘉公司在各銀行貸款 的金額更高達5.3億元,拖累了為其提供擔保的隧道股份、開開實業、方正科技、長江投資、聯華合纖等多家上市公司,其 中隧道股份一家金額就超過億元。涉及的銀行則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浦東發 展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等。 在國嘉差不多被“榨干”后,和德開始悄然引退。2001年1月和德實業將國嘉16.25%的股權轉讓 給海南金易勝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001年5月和德實業又將其持有的國嘉7.36%的法人股權轉讓給深圳市信德佳投資 發展有限公司。2001年上半年,因貿易糾紛和德實業所持國嘉實業1850萬股(占總股本10.29%)的股票被法院 凍結。這樣,和德實業2001年中期基本上全身而退。 2002年,國嘉重組未獲成功,最終于2003年5月暫停上市。 據被國嘉拖累的其他上市公司舉報,和德及其相關企業相當神秘。根據國嘉實業2000年年報,國嘉對和 德集團公司有14690萬元其他應收款,對上海德軟有限公司(和德集團子公司)也有13091萬元其他應收款;同時, 國嘉實業預付給上海德軟1.269億元款項,北京國軟(國嘉控股98%的子公司)預付給上海德軟電子有限公司5590 萬元款項,這些高達5.23億元的關聯應收或預付款在和德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德軟電子有限公司卻完全沒有對應的記載。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浦東分局提供的上海德軟電子有限公司工商登記資料更表明,上海德軟電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有 過收入。 和德的創辦人畢福君值得一提,因為他有些傳奇的色彩。畢福君,1957年5月生,河北唐山人,1977 年參軍入伍。1980年代初期,他調轉到唐山的部隊,主管營房工作,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在養殖場周圍方圓幾百里內幾乎 很少見到人。后來,在畢福君意氣風發的時候,經常向他的屬下提及當時的情形:二十幾歲的畢福君仰天躺在空曠的沙灘上長 嘆,何時才是出頭之日! 后來畢福君從事養殖、魚粉飼料進口等生意。1992年11月,成立北京和德實業公司,公司為了方便運 作,掛靠在了一家國有化工企業名下。起初,公司由畢福君的表妹王英玲擔任法人代表,1994年,畢福君親自擔任法人代 表,直到1999年,又換成了其他人。 雖然畢福君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從1996年開始,受長期生活在美國的前 妻的影響,畢福君開始接觸網絡。畢福君當時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是,言必稱網絡,經常說“只有高科技才能帶來高收益”, 而閑暇時間閱讀最多的書就是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1996年年底,畢福君開始在國內尋找合適的公司,準備借殼上 市。1997年11月,和德集團斥資1個多億,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入主國嘉實業,并將原來的經營方向改為高科技信息產 業,全面向互聯網技術開發和電子商務進軍。 據曾經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反映,畢福君最擅長的就是畫一張漂亮的大餅,承諾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之后 再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推托。這一點,尤其到和德集團后期更為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