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少業
今年以來,冰淇淋、液態奶等乳制品走俏市場。在國內乳品企業競相擴大生產能力搶占市場的同時,以新希望為主的一些非乳品企業也紛紛插足乳業,再加上海外洋乳品巨頭大量進入我國市場,乳業市場面臨變局。
市場容量有多大
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乳品行業規模巨大,同時地域性又很強。1999年全球乳品產量約5.6億噸,但其中只有6%進入世界貿易,世界20家最大的乳制品企業2000年銷售額達到1002億美元,其中排名第一的雀巢銷售額達130億美元。
世界乳品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長。發達國家的增長率大約是1%,而發展中國家則快得多,尤其是亞洲和拉美國家。中國屬于世界上乳品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95年乳制品制造業的產值為90億元,2000年達210億元,扣除價格因素,5年增長110%,年增長20%。中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目前年人均奶類消費僅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類消費量100公斤的8%。根據目前的發展勢頭,行家們普遍預測在未來五年內乳制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在15%左右。
各路資本跑馬圈地
巨大的市場潛力,引各路資本競折腰。今年以來,土洋各路人馬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乳業市場早已硝煙四起。
內蒙古伊利和蒙牛集團、黑龍江完達山集團、上海光明集團、石家莊三鹿集團、北京三元集團算是老牌的"第一軍團"。它們在技術改造的基礎上,趁機擴大生產能力,搶占乳業市場。光明在山東組建了鮮奶生產基地,兼并了多家乳品企業;三元一方面在呼倫貝爾建起了奶源基地,另一方面南下深圳、廈門、福州等地尋找合作者;伊利集團先后整合了上海、天津以及東北的乳品企業,使全集團公司冰淇淋和液態奶銷量持續上升。
"第二軍團"以新面孔為主,主要有浙江娃哈哈集團、新希望等。新希望近來"閃電出擊",實施一連串的收購和合作,公司的"乳業帝國"已經遍及成都、重慶、安徽、杭州、河北、青島等地,斥資近2億元。
此外,"洋軍團"也紛紛搶灘國內市場。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品牌全都進入我國市場,國際乳業巨頭中已有4家在中國建廠。跨國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瑪拉特等,都先后在黑龍江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和生產基地,通過合資、收購、租賃、委托加工等形式,間接控制當地奶源。
牛奶會被稀釋嗎?
"土洋軍團"紛紛"擠奶",自然引發人們的擔心:牛奶市場的利潤會迅速被稀釋嗎?"乳業新銳"究竟勝算幾何呢?
有位老牌乳業巨頭的老總曾透露,乳業的利潤實際上不過8%。不管這個數字是否權威,可以預見的是,各路資本紛紛進入乳業市場后,利潤被稀釋將是遲早的事。當然,也有業內專家認為,乳制品受消費習慣影響程度很深,老百姓習慣于喝的那個品牌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但不管怎么說,"得奶源者得天下"卻是至理,對各路資本來說,"跑馬圈地"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利潤,分得乳業市場的一塊"蛋糕"。
而對像新希望這樣的"乳業新銳"來說,"野心"的背后是實力。新希望的目標是,在未來3到5年的時間內,籌資8到10個億,重組8到10家地方性乳業優勢企業,力爭盤活20到30億的存量資產,形成50到80億的銷售能力。以此目標來看,新希望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暫且不談"洋軍團","乳業新銳"首先面對的是像伊利、光明、三元這樣響當當的勁敵。伊利集團已經建成亞洲最大的收奶中心;光明乳業則是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大哥大,其中液態奶市場占有率多年位居第一,此次上市后將解決奶源問題作為募集資金投向中一個比較突出的重點,日后的發展更將如虎添翼。"乳業新銳"在短期內想撼動他們的地位,可能性應該不大。
當然,新希望也有自己的經營之道。人們不難發現,新希望強勢出擊乳業,是以重組的方式而不是新建的方式。這一點應該算是明智之舉,因為這樣至少可以規避奶源方面的風險。新希望的優勢在資金、管理、機制、品牌、信譽等方面,而納入新希望旗下的乳業公司原本就是當地的優勢企業,至于兩者能否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關鍵還得看雙方在企業文化、思想觀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整合程度。新希望要整合那么多的乳業公司,對自身無疑是一個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