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龍昊
剛剛脫身于華銀投資“提款機”的望春花,又有了新的大股東。9月17日的一紙股權劃轉公告宣告,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入主望春花。望春花和華銀投資近兩年的“婚姻”隨即結束。
公告稱,2002年9月12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根據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有關民事裁定書,已強制將華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望春花社會法人股6819.44萬股過戶給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城頭變幻大王旗
望春花系1992年通過認購證方式發股上市的一家上海本地老牌上市公司,其A股于1993年5月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望春花的平絨年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1/6,所以上市后望春花的業績一直平穩。1998年望春花主業平絨類產品的外銷受到了東南亞國家同類產品低成本銷售的嚴重沖擊,致使平絨業務全面萎縮。1998年年報顯示,利潤總額下降幅度超過40%,每股收益也降到0.16元。望春花的股權更迭之路也就此展開。
1998年7月,原第一大股東上海鑫達實業總公司將所持有的全部望春花法人股4262萬股作價1.0368億元作為出資,轉讓給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新長寧”以持有望春花總股本27.27%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新長寧由上海鑫達、上海長寧投資公司、上海長寧建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于同年7月7日重組設立。三個月后,廈門奇勝斥巨資購入望春花24.8%股份,奇勝和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相近。
2000年11月,望春花發布公告,稱公司原第一大股東新長寧集團轉讓全部股權。華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為望春花新的第一大股東。
華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日成立,注冊資本金2.2億元,天津開發區永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占59%的股權,而李德福持有永泰90.9%的股權。“對資本運作及企業管理極為熟諳”的李德福,于2002年身兼四任:天津永泰董事長兼總經理、華銀和銀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2月重組銀廣夏的中聯實業的大股東正是銀宏實業。
2000年11月,望春花決定成立協和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其中望春花出資57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7%,華銀投資出資1000萬元,占10%,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技術入股占33%。2001年2月,該公司正式成立。
隨著協和干細胞項目加快進展,本應充足的資金卻老是不夠用。由協和聘請的審計人員查賬發現,資金被華銀投資用于房地產開發。此外天津黑牛城房地產公司向望春花和協和借款1.16億元,而黑牛城公司正是永泰房地產公司的聯合開發單位。
2002年7月24日,望春花和協和干細胞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聯合狀告大股東華銀控股和天津永泰挪用款項1.42億元。
華銀投資堅決認定與上市公司及關聯企業的往來資金最多只有1億元。有消息稱,華銀投資之所以提出一個億,因為一家北京公司給出的接盤價位上限為一個億。
這家北京的公司即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有消息說,早在8月16日,華銀投資與首都國際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轉讓所其持有的望春花社會法人股6819.44萬股,占總股本的27.27%。協議轉讓價格為每股1.51元人民幣,轉讓價款合計人民幣10297.36萬元。此后,華銀投資持有242.669萬股流通股,占總股本的0.97%。
當年,華銀投資受讓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時出資1.0368億元。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
兩年前,新長寧通過股權轉讓,其資產形式由股權實物投資換成了現金。“新長寧把法人股賣給華銀,是套現。”上海證券公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祁強如是說。
而華銀入主望春花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望春花和協和成了提款機。
隨著華銀投資的入主,二級市場上的望春花的股東人數大幅減少。1999年底,公司還有股東29634人,到了2000年底股東人數驟減至9686人,人均持股達到了6334股,望春花徹底變成了一只莊股。2001年更加強化,年報顯示,公司股東總數減少為8941戶,人均持股已達到了2.8萬股。
干細胞基因工程使得望春花從普通的紡織股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生物概念股”,二級市場的股價隨之瘋漲。2000年望春花凈利潤增長138.25%,但都是投資收益——公司當年共獲得投資收益5479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99%。與華銀重組望春花一樣,中聯重組銀廣夏后,銀廣夏的股票當天幾乎翻番,而后其股價由2.12元漲到6.41元,升幅達到300%。
有人分析后指出,華銀入主望春花,獲利頗豐。華銀投資于2000年5月8日協議受讓廈門奇勝所持轉配股3259800股(已上市流通)。同年7月3日轉配股上市后的7月20日至11月1日,華銀以平均價格20.1元出售30.08萬股,估計獲利600萬。而望春花和控股子公司狀告華銀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查封了華銀的法人股和流通股。根據法院的民事裁定,華銀流通股242.669萬股被凍結。230.771萬股流通股被華銀套現,按照市價計算,套現收入是3460萬。華銀入主望春花還獲得了其他收益。一是委托理財。華銀以上市公司之名委托上海金創投資有限公司進行股票投資,2000年獲得投資收益1155萬元。二是轉讓望春花賓館獲得收益1229萬元。三是投資承德祥業路橋建設有限公司,2000年獲得收益3200萬元。該公司是望春花1999年投資5200萬元成立。
實際上,在華銀入主望春花一年后,它的并購成本已經基本收回了。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李德福的資本控股鏈條初具雛形:華銀控股資產2.2億,中聯實業資產5.2億,望春花資產3.5億,總資產將近11億。就在此時,被寄予厚望的生物工程項目的資金鏈斷裂了。能否逃離重組陷阱
種種跡象表明,首都國際入主望春花是有備而來,而且關系復雜。
就在首都國際實際入主望春花的前3天,即8月13日,中儲股份以9997.5萬元受讓了北京國際電力開發公司所持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6.88%的股權,計9300萬股。至此,中儲股份以11300萬股、20.51%的股份而成為首都國際第三大股東。而在2001年9月20日,中儲股份為望春花4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
首都國際成立于2001年4月,由“北京城建地產”與北京國際電力投資開發公司、北大青鳥和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等7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而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98年獨家發起募集資金設立,注冊資本5.51億元。
據公司介紹,首都國際的成立的目標就是“立足于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在建立暢通完善的資本流動平臺和資金出口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并購、資產重組等方式進行以高科技項目風險投資和股權轉讓、國內外上市公司收購、證券市場自營為主營業務;借助國內證券市場快速發展的廣闊空間,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以資本市場的高額利潤,培養高新技術項目;同時以成熟的高新技術項目為資本運作服務,逐步形成以‘資本市場——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為發展模式的高科技金融服務性公司”。
此次股權轉換后,首都國際占27.27%,廈門奇勝占16.2%,而以望春花實業有限公司名義持股的望春花職工持股會僅持有9.6%股份,位居第三大股東,難以把握自身的命運。
20日,記者分別與首都國際和望春花聯系,雙方似乎都不愿意詳談此事,稱各自的“領導忙于開會”。23日,記者再次聯系參與重組的首都國際有關負責人,希望了解入主望春花的動機與打算,他說,“公司要求,目前不能透露有關消息,屆時會有新聞發布”。
當初,望春花引進新股東的目的是為了導入新興產業,但到頭來上市公司資金反被新來者占用,墮入重組陷阱。盡管首都國際在受讓公告中承諾,進入后不擬改變望春花主營。但在采訪中,多名證券分析師認為,有了“前車之鑒”,以高新技術投資為主的首都國際將如何順利入主,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