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上市公司發展的歷程,家族(包括自然人,有關概念見左邊附表)出現在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之列,也是隨著上市公司一道發展變化的。“老八股”中間的“申華實業”估計是最早有自然人及其控制的法人進入十大股東之列的上市公司。
1987年3月12日,由鄉鎮企業改制過來的“申華電工(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上市后簡稱“申華實業”,現‘申華控股’,證券代碼600653)”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萬股,每股
面值100元,總股本100萬元。時任“申華電工”企業負責人的瞿建國傾其所有拿出1萬元買了100股,占總股本的1%。至1994年年末,瞿建國和由其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發起成立的“上海建國社會公益基金會”共持有“申華實業”股票92.6萬股,占總股本7020萬股的1.32%,超過了第三大股東“上海浦東新區建設安裝總公司”的1.1%,成為僅次于“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的實質上第三大股東。自然人及其控制的法人進入中國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瞿建國應該是第一個。
而家族持有股份市值超過1億元的最早家族則可能是“愛建股份”(600643)的第一任董事長劉靖基先生。
1993年4月26日,“愛建股份”上市,時年91歲的劉靖基老先生出任董事長,持股314.57萬股,占總股本的2.1%,為公司第三大股東。按首日開盤價42元計,市值超過1億元(為1.32億元)。“愛建股份”前身是“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該公司就是在劉靖基(時任上海市工商聯主任委員)的倡議下發起成立的,劉是主要創辦人。
2000年上市的“浙江陽光”(600261),其第一、三大發起人股東則干脆分別是自然人控制的法人(“上虞市通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00年9月13日已更名為“浙江省上虞市陽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陳森潔),并且陳森潔的直接持股比例超過了5%。
2000年7月20日,“浙江陽光”在上交所上市,開盤價21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森潔持有743.46萬股,市值1.56億元。陳森潔持股比例達6.04%,成為上市公司董監事中個人持股超過5%的第一人。另據“浙江陽光”2001年年報披露,公司第一大股東“浙江省上虞市陽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為:“上虞市天利物資經營有限公司”持有46.876%的股權,自然人持有53.124%的股權。而“上虞市天利物資經營有限公司”的股東均為自然人,因此“浙江陽光”第一大股東最終為自然人所控制。
以上的幾個例子都有確實的數據說明這些上市公司股東中有家族出現,但這些公司應該還不是最早的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1993年6月10日上市的“福耀玻璃”(600660)、1994年1月6日上市的“東方集團”(600811)和1994年1月10日上市的“萬向錢潮”(000559),三者的大股東1994年至今都沒發生過變動,雖然沒有詳細的資料表明這三家公司為家族控制多少股份,但各自的發展歷程和年報資料均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自從1994年以來這三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分別是曹德旺家族、張宏偉家族和魯冠球家族。因此,家族控制中國上市公司應該早在1993年就已經出現。往后,還有“哈慈股份”(600752)、“新希望”(000876)等。到2001年,直接上市的“天通股份”(600330)、“迪康藥業”(600466)、“康美藥業”(600518)、“用友軟件”(600588)、“國棟建設”(600321)、“太太藥業”(600380)、“廣東榕泰”(600589)和“宏達股份”(600331)等,都屬于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在不斷增加。
但是由于政府將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的指標更多地給了大中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要想爭取上市資格相當困難。目前,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少部分是以家族企業為發起人直接上市的,大部分還是通過買殼上市(股權受讓)的方式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如圖4)。但由于信息披露的局限,最早的家族借殼上市案例無法考證。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上市公司的第一家族—“唐萬新及其三兄弟”(二級市場上稱之為“德隆系”)。“唐氏家族”旗下四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600737、湘火炬000549、合金投資000633和ST中燕600763)的控制權均是通過買殼上市的方式取得(關于“德隆系”的資本運作請見《新財富》2001年4月號)。時至今日,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家族企業通過股權受讓或直接上市的方式加入到了上市公司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