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生產粘膠長絲的上市公司針對產品價格下滑搞過一個價格聯盟。在經歷了2001年寒冬之后,粘膠的價格已經觸底反彈了,今年1-4月升幅已達25%。近期在二級市場上紡織類個股也有走強的跡象,像吉林化纖等。那么,吉林化纖是否已走出了低谷?他們采取的經營策略是什么呢?本欄目記者蔣天霖日前采訪了吉林化纖。
提起粘膠纖維,或許您還不是特別了解,但如果我告訴您,今年春節前后大家都喜歡
穿的唐裝,它的面料成分中80%左右都是粘膠纖維的話,你就會對它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
總工程師王小波告訴我們粘膠纖維有三個特性,第一吸水性強,第二染色性好,第三做服裝時的懸垂性好。正是因為粘膠纖維具有如此良好特性,而30%的利潤空間,更是吸引了眾多化纖企業紛紛加盟,最終導致市場供需失衡,而各廠家的無序競爭更讓整個行業在2001年經歷了一次“寒冬”,每噸粘膠長絲的價格由35000元降至最低的17800元,所有粘膠類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均受到嚴重影響,2001年行業龍頭吉林化纖首度虧損,每股收益為-0.26元,僅價格下降就使得吉林化纖減少利潤15088萬元。
在采訪中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萬才告訴我們2001年是他從業40多年里最慘痛的一年,由此可知粘膠行業廝殺之慘烈。讓投資者欣喜的是今年前4個月,粘膠長絲的價格已脫離谷底,恢復到了每噸32500元左右,升幅達25%左右。傅萬才預計到10月份,價格還將漲到每噸36000元左右。
傅萬才談到,現在長絲價格屬于反彈,一個是由于行業會議的作用,大家都進行了限產,整個市場都遵守行業制度的規定,履行行業會議制訂的價格,紡織里面服裝帶來的好處就是因入世帶來的服裝出口,帶動了很多原料企業的發展,所以如果這種形勢保持下去,逐漸發展,對各個企業是大有益處的。
與化纖行業中的滌綸、棉綸、聚脂類公司相比,粘膠類公司由于入世后原料價格下降和出口空間擴大,2002年效益將明顯好轉。傅萬才介紹說,現在國內基本上是供大于求,從現在和將來來看,作為企業要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只有打開國際渠道,占領國際市場才是企業將來唯一出路因為如果大家都在國內市場擠擠扎扎,那么價格還是下跌。
說出口是吉林化纖走出低谷的關鍵并不為過。有兩點原因。其一,國內市場明顯供大于求。而產能增加過快是造成粘膠價格不斷下跌的主要原因,2002年這種狀況也不可能有明顯改變。盡管去年8月蕭山之盟的主要目的就是限產保價,但是上市公司中仍有5家進行擴產,而募集資金大多仍是投向粘膠生產線,可見狀況改變之艱難。其二蕭山之盟后,每個企業必須限產,出口量與企業限產時間的長短就變的密切相關了,限產數量為總產量的1/12,通俗地講就是出口量越大,限產時間越短。據了解,吉林化纖現在每月生產纖維1600噸,出口量大致保持在700噸左右,今年前四個月,吉林化纖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800多噸。目前,公司出口的粘膠長絲已占領了日本進口國外粘膠長絲總量的80%。隨即而來的新問題是如何在產品創新和產品質量上滿足國外客戶的需求。
盡管今明幾年,粘膠行業宏觀形勢整體向好,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粘膠類上市公司業績都將如人所愿,國內市場仍將是供大于求,誰能打好出口這張牌,誰就能最早摘取盛夏的果實。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