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熊毅上海報道
“這算不上是一個漂亮的賭注。”
浦東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資者賴先生曾在今年10月份,在大盤“月黑風高”的時候,與一位老朋友打了一個賭,他做TCL,朋友做浦東不銹,預計在11月底結賬,看誰收益較高。他
的理由很簡單,盡管兩只股票都有機會,但他認為浦東不銹的流通盤很大,而TCL流通盤較小,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上升空間最大的股票沒有任何理由不是TCL。而今,TCL從浦東不銹制造底部時的價位——13元左右,艱難上升到15.6元附近,漲幅勉強達到20%。
而浦東不銹從價位近8元的底位向上攀升,至今,10.5元左右的價位,已經在不經意中,有了30%多的漲幅。
“絕對想不到上海實業的影響力這么大,1.5億的流通盤被輕易地拉出漂亮的上升圖形。”
賴先生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于低估了上海實業的影響力。
大手筆重組盡管近期香港媒體報道,有上實集團高層管理人員透露,將向浦東不銹注入房地產業務,最近又有上海媒體報道上海上實將把旗下金融業務注入浦東不銹,將其塑造成一支金融股。但上海上實的管理人員否認了這種說法。“浦東不銹盡管公告了重組消息,但最后重組方案還沒有批復,更談不上要注入什么樣的資產了。”
11月12日,上實集團正式公告入主浦東不銹。這是今年上海家化上市發行新股以來,上海實業實施年內分拆下屬子公司“三家上市,一家借殼上市”計劃的第二步。接下來,上海實業旗下的光明牛奶將在適當時機,在國內A股市場掛牌交易。同時,上實控股的下屬企業———上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公司也納入到上市計劃表。但對上實集團這家希望“旗下公司都有自己上市公司”的上海市政府窗口公司來講,這還遠遠不夠。
與此對應的是,上實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上實控股行政總裁卓福民11月15日對媒體聲稱,將在1-2年內,在資訊科技方面增加3億美元的投資,并在市場條件成熟情況下,再加速對這一行業的投資。另外,上實集團旗下的滬市上市公司上海實業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607.SH)于2001年6月決議:出資5000萬元(自籌方式)參與發起設立上海實業聯合集團商務網絡發展有限公司(預登記申請名,簡稱“聯合商務”)。
一方面努力組建公司上市,或者開始進入業績平常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旗下各家公司努力拓展新的營運領域。
之后,上實集團是組裝出一大批有潛力的上市公司,組建大型綜合性集團,還是會將這些上市公司加工后轉手?
“含著金鑰匙長大”
上海實業集團(簡稱“上實集團”)是上海市政府全資擁有的投資控股型集團公司、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金融投資、基礎設施和崇明現代園等五大產業
板塊。據上實集團董事長蔡來興介紹,20年歷史中,上實集團前15年的融資總額僅7億多元,但公司上市后,僅上實控股5年來的總籌資金額已逾130億港元。
“上實集團最大優勢在于,上海有什么最好的發展機會,上實就投入發展什么,隨上海產業重點不斷調整產業結構。”
“當然,母公司將繼續走綜合發展道路,上市公司則會突出重點,如家化是化妝品的專業廠家,上實聯合和上醫專注發展生物醫藥和中醫藥,上實控股則做‘三通’———網通、流通和交通,重點則是網通(IT)。”這是上實集團董事長蔡來興面對“上實沒有主營業務”問題時的回答。
上實集團直屬企業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上實”)在1996年8月成立,為上海實業境內業務發展總部,其主要經營范圍為實業投資、投資咨詢、金融證券、投資控股、參股等資產經營業務,以及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旗下主要企業有上海實業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實置業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上實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等,最近納入上實系當中的浦東不銹也被收歸于旗下(詳見附表)。
境外業務的運作,主要在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上實控股”)。上實控股1996年5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經營業務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消費品及零售、汽車零部件及醫藥和高科技產品業務五大板塊。1999年12月,分拆出上實醫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近年來重點發展信息產業和生物科技產業。
今年年初,上實醫藥再次分拆出上海家化在滬市掛牌交易。
另外,上實集團直屬的還有上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實投資”),這是上海實業在企業重組整合基礎上,于1999年底在香港組建的一家公司,主要運作上實集團在香港的非上市公司。
上實集團還一直在籌建上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上實金融),其主營業務為投資金融機構,運作存貸款業務、基金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等。
從香港上實集團得到關于金融控股集團的說法是:“目前上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經拿到主管部門的批文,具體運作業務將是集團內部的金融業務。”
上實集團現已成立4個創投基金,并是海通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上海銀行、浦發銀行和申銀萬國,上實集團都是大股東之一。對于上實金融業務的發展,蔡來興表示不會把重點放在傳統金融業務方面,而將注重創新金融。“在創新業務上,大家起步一樣。上實將會在金融創新業務上做得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前一些。”
“上實集團的四家上市公司每年的凈資產、凈利潤和銷售額都是雙位數字增長,上實控股5年來凈資產、凈利潤平均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今年盈利相信也將有可觀增長。”
“上實控股現在的凈現金21億元(港元),上醫有4億元(港元),上實聯合有5億元,家化8.7億元,最近集團更以低息成功融資了3億美元的銀團信貸,所以說,目前上海實業整體財政狀況十分健康。”
對于上實的“崇明現代園區”,蔡來興計劃“將崇明島上84平方公里的開發經營,建設成為一個嶄新的、多功能的現代生態園區。”
“上實總資產通過收購合并不斷壯大。”蔡來興談到集團并購業務時介紹,“很多業務收回來時很小,現在都是全國最好的。比如光明乳業剛收購時,年盈利僅有兩三千萬元,今年預計可達1.4億元。聯華超市現在分店數量超過1000家,是內地零售業中唯一一家銷售額超100億的企業。上月剛試生產的中芯國際,上實投資額由原來的1.1億美元最近追加到1.8億美元,集團持股已由11%最近增加到17%,成為第一大股東。”
“點石成金”之手
當然,證券界還有另外一種思路來評價上實等巨型企業集團的運作。
“今年大力并購上市公司確實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對長于資本運作的這些紅籌巨頭來講,搶占A股市場上市公司資源,就相當于斂聚了大量財富,并且這種財富變現的時間不會等太久。”一位證券研究人員這樣評價上實集團最近一系列運作。這位研究人員認為,與上實集團運作模式相似的還有華潤集團等。
華潤在2000年6月收購深萬科之后,今年9月11日再次收購四川錦華,同月28日與持股ST吉輕工37%的第一大股東——吉林省開發建設投資公司達成收購意向協議,同時,還在虎視著深圳唯一能與沃爾瑪大型超市抗衡的萬象百貨。
而盡管上海實業僅計劃三家公司上市,但部分其投資的公司也在積極作著上市的準備工作,比如復旦金仕達計算機公司。換句話說,上海實業在時機成熟之際,將會推出更多的上市計劃。
證券業內人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證券市場近年融資優勢明顯增強,紅籌股巨頭為了保持公司運作的優勢,紛紛想回歸國內A股市場上市,以建立自己更強的融資渠道。
紅籌回歸另外一個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國已經有向外資正式開放資本市場意向,其中就有允許外資公司在A股上市。出于上市成本的考慮,借殼上市方式將會是很多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重要的選擇。”目前,這部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上市公司,“主要任務就是搶占上市公司資源,盡可能地以較低價位搶到較多上市公司,豐富自己的殼資源,以便在適當時候變現。”
相比之下,上海實業因為是上海市政府的窗口公司,手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目前主要操作方式是建立好自己的業務,與上市公司主營產業的對接,將下屬各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業務優勢展現給證券市場。這樣,上海實業今后如果愿意出手下屬上市公司,就可以價碼非常有魅力地提升上去。
而“華潤沒有上海實業這樣龐大的分支公司資源,只能在證券市場上不斷地尋找目標,談判,收購,包裝,然后計劃出售。以獲取豐厚的差價。”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證券市場分析師這樣判斷。
今年初以來,不僅這兩家公司對上市公司運作速度加快,同時,從最初非常注重運作對象的公司質地,變得沒有像以前那樣挑剔。
“比如當初華潤收購萬科,是因為萬科績優。上實集團97年收購聯合實業時曾掀起過一波資產重組行情。而今,華潤收購ST吉發,除開上市公司的殼,還看重什么?上實出手的浦東不銹,業績實在不怎么樣,上實一樣買單,看重的同樣是殼資源。”
“幾年以后,這兩家公司還會被人評價為‘點石成金’的高手。因為他們的確是。”這位分析師的結語意味深長。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