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棟
日前,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000995)發布國有法人股變更公告,稱其原第一大股東甘肅皇臺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占該公司總股本65.01%的9101.756萬股國有法人股,全部劃轉給北京皇臺商貿公司持有,而北京皇臺又是皇臺集團的獨資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說皇臺酒業的大股東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充其量算是“老子”讓位給了“兒子”,聯
系皇臺酒業前期一系列舉動,就不由得讓人感到這家地處河西走廊的上市公司似乎一直在玩著某種危險的游戲,可謂玄機重重。
記者注意到,此次股權劃轉受讓方北京皇臺商貿公司成立于1995年,屬商品流通企業,注冊資本僅5000萬元,而受讓股份卻達9101萬股。這無疑是近來重組中愈演愈烈的“蛇吞象”現象的再次上演。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所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從了解的情況看,北京皇臺作為一家普通的商貿企業顯然不屬于國家授權機構投資的某些特殊行業的國有獨資公司,應當受上述規定的限定。按皇臺酒業每股3.39元的凈資產計算,北京皇臺要想繞過法律的障礙,實現此次股權受讓,其凈資產至少要在6億元以上。而且,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受讓方北京皇臺的法人代表竟是皇臺酒業的現任董事長張景發,而其具體負責則是張景發的一個兒子,在這場國資轉移的游戲中究竟誰是真正的受益者?
皇臺集團在公告中稱,本次股權劃轉是為規范公司國有股股東行為,促進皇臺酒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云云。那么,皇臺集團實際又是怎么做的呢?據了解,皇臺酒業董事長張景發的另一個兒子就是皇臺集團董事長,結合這層關系,再翻翻該公司的舊帳,或許就能悟出個所以然來。今年6月5日,皇臺酒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國華信(集團)公司及皇臺酒業高管人士張景發等四位自然人簽署合同,決定成立中外合資華信皇臺能源開發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980萬美元,華信集團以現金20034.54萬元投資入股,占有股份81%,皇臺酒業以現金2473萬元人民幣投資入股,占有股份10%,張景發以知識產權作價1237萬元入股,占有股份5%。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業內人士的質疑:皇臺個人股東擁有的到底是什么樣的知識產權,會具有如此巨額的價值?皇臺酒業在合資公司中所占股份較少,且皇臺酒業的主要高管人員在合資企業中占有較大股份,皇臺酒業是國企上市公司,華信皇臺又將完全由張景發等個人股東來經營管理。從華信皇臺的股權結構來看,是否存在為著個人股東利益而通過關聯交易,從上市公司向合資企業轉移利潤的可能呢?迫于各方的壓力,一星期后,皇臺酒業再次發布公告,宣布調整合資企業組建方案,中方個人不再參與投資,皇臺高管最終以退出合資公司結束了這場鬧劇。
大幕已拉開,戲就不能輕易收場。就在此次國有法人股權劃轉10幾天前,皇臺酒業披露了其控股股東以資產償還債務的議案:截至2001年6月30日,皇臺集團欠皇臺酒業各項款項共3922萬元,皇臺集團同意用其所擁有的皇臺大廈資產經評估后作價歸還欠款。據了解,皇臺集團所欠款中,有3342萬元是皇臺酒業墊付皇臺集團向銀行的借款。這種大股東以物抵債的伎倆造成上市公司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最終淪為垃圾公司的例子比比皆是;逝_酒業用近4000萬寶貴的現金流,換回了一幢地處甘肅武威市,經營方向和資產狀況都不甚明朗的大廈,而且很可能使公司增加新的費用,影響公司長遠發展。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皇臺集團為什么把這幢大廈甩給皇臺酒業后沒幾天,就突然“干凈”而又利索地全身而退了呢?
記者在查閱資料中發現,皇臺酒業今年5月8日發布年度報告補充公告稱,公司和金納仕投資管理公司簽定了資產委托管理協議,到公告日至,公司委托管理資產情況是銀行存款1.3億元和7000萬元國債應收款。但券商在8月28日披露的《關于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發行之回訪報告》中卻清楚地說明,皇臺酒業將募集資金中的2億元投資于國債,以獲取高于同期銀行利率的收益,國債投資期限為2000年11月15日至2001年5月15日結束。先撇開這其中的矛盾之處不說,皇臺酒業2000年8月7日上市共募集資金3億元,錢到手沒多久,2億元就被拿去委托理財,此等大事,該公司卻在2001年3月27日披露的年報中語焉不詳,事后以一紙補充公告了事,這種做法是否又隱藏著什么呢?
皇臺酒業作為甘肅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上市已經快兩個年頭了,該公司在今年中報中披露,今年將有3000畝葡萄基地全面掛果,年產1萬噸高檔葡萄酒技改項目已完成形象進度的75%,現在年關將至,但愿公司能如期給投資者一個實實在在和令人信服的交代,讓募股項目早日建成投產見效,而不是熱衷于玄機重重的所謂資本運作。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