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第一只封閉式基金設立后,作為管理層重點發展和大力培育的機構群體,基金的表現一直受到關注。然而,在大盤暴跌的日子里,基金更沒能體現出穩定市場的作用。看看東方電子、風華高科、環保股份等個股的走勢,就不難看出基金們集中持股、波段操作、控盤拉升、對倒出貨、漲時助漲、跌時助跌……
終于,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其一,基金申購新股的特權得到限制。以前的基金由于
得到無風險新股利潤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基金經營管理中的矛盾與問題,相當不利于基金的市場化進程。上周發行的華能國際終于對基金的申購進行了限制,開始取消了基金的部分特權,采用一視同仁的措施(網上申購),即與所有投資者一樣,基金賬戶申購時設上限,基金不得重復申購。顯然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基金在招股中的“平民化”,有助于基金進一步走向市場化。其二,“華夏成長”的發行較前兩只有變化,很顯然這順應了市場。“華夏成長”的發行將會更加理性,不管是在發行規模、銷售費率,還是在銷售網點、營銷模式上,都有明顯市場化的痕跡。其三,隨著近期不斷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與海外基金公司合作的消息,基金業已經開始全面走向成熟。陜西巨豐李碩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