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些年開始的打折戰、抽獎戰,到近年出現的抄價“密探”問世,我國的商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白熱化局面。
外資投資商業企業的地域和經營類型擴大以后,“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商業巨子紛紛搶灘國內市場,進一步稀釋了所在地區商家的利潤。商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各企業通過不斷完善自我,使該領域的總體經營業績明顯上升,但企業之間的“
分水嶺”也越聳越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明顯。
深滬股市2001年的中報也反映了這一點。統計資料表明,截止8月23日,已發布中報的74家商業貿易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084元,比上年80家企業的平均中期收益明顯增加;而虧損企業的個數也達到11家,虧損比例由上年的11.25%增加到14.86%。預計由于入世后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今年下半年和明后兩年,商業類公司的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虧損企業家數可能還會增加。
從歷史情況看,商貿類上市公司近年來一直表現活躍,其突出表現是對“洗牌”的熱衷:一方面,經營業績良好的企業不斷開展“圈地運動”,實施資本擴張。如友誼股份在全國建立了近1000家聯華超市門店,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大商股份通過在東北大量購并其他零售企業,構筑了商業零售的“航空母艦”等;另一方面,經營業績一般、為市場所困的企業大批走上了重組之路。據統計,自1998年以來,有近半數的商業類上市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這些公司重組后業績大多顯著改善,多數甩掉了虧損的帽子,如創智科技、青鳥天橋等。正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由于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商貿類公司未來的兩極分化將更加明顯,“洗牌”速度會較前幾年進一步加快。(程光明)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