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一套行業評價體系,就是一套“話語權”,更是一套“指向標”,其對行業發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2023年度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結果。為測評商業銀行服務實體及自身經營情況,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下稱“委員會”)自2015年起開始通過“陀螺”指標體系測評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能力。
在披露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榜單”當中,綜合得分前15名的銀行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另外3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綜合得分并未公布。
比較來看,2023年的榜單新增了浙商銀行、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且從綜合得分看依次排在榜單的最后三位。另外,從綜合得分的排名變化看,2022年排名第七的平安銀行和排名第八的交通銀行在2023年的排名出現了對調。渤海銀行、恒豐銀行和廣發銀行則并未上榜。
九個維度綜合評估
具體細分維度來看,中國工商銀行有四項指標得分排在“全國性商業銀行”榜單首位,分別為運營管理能力、服務能力、體系智能化能力和股本補充能力;招商銀行也有四項指標得分排在榜單首位,分別為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續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和競爭能力;興業銀行有一項指標得分位列榜首,即員工知會能力。
不過,一位銀行業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榜單排名只是一個相對的值,畢竟只要排名就會有先后順序,而排名靠后并不代表銀行這項指標表現很差,只是排在前面的銀行更加優秀而已。而且,相比于很多不在該榜單上的中小銀行,上榜銀行的各方面表現已經走在行業前面。
一位大型銀行內部員工透露,“陀螺”評價指標體系針對不同類型銀行進行分類考核、評價,整體上較為合理。據悉,本次“陀螺”評價結果不僅披露了“全國性商業銀行榜單”,還披露了“城市商業銀行榜單”、“城區農村商業銀行榜單”和“縣域農村商業銀行榜單”。
上述銀行業專家還稱,“陀螺”評價體系一定程度上摒棄了原有“規模至上”的理念,通過多維度、多角度的評估,鼓勵商業銀行向更可持續、更精細化的角度去發展,從而形成更穩健、更平衡的發展模式。
中國銀行業協會表示,“陀螺”評價指標體系啟動八年來,委員會結合監管要求及銀行業發展特點不斷豐富完善,在引導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及自身轉型發展方面起到了較好的前瞻性引領作用。
今年,為了更好地優化完善“陀螺”評價指標體系,委員會在3月份至4月份先后召集40余家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就“陀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討,并結合研討情況對2023年“陀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完善。
2023年,參與“陀螺”評價的商業銀行代表性進一步增強,有效參評商業銀行家數由2015年的61家提高到了2023年的181家。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含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18家,城市商業銀行71家,農村商業銀行92家,有效參評商業銀行的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90.33%。
商業銀行的中國評價體系
一位參與了陀螺評價體系設計的銀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制定該體系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類似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等國際排名對資本、規模或盈利的過分看重,而是從更綜合的維度上去評價一家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能力。在他看來,中國銀行業已經過了“規模制勝”的階段,而“陀螺”評價體系很早就蘊含了“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陀螺”評價指標體系誕生之初,時任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曾詳細闡述了這一命名的由來。楊再平表示,在物理學上,陀螺是典型的用來描述物體動態平衡的模型;在經濟學中,它可以用來解決企業動態平衡發展問題。陀螺圍繞自身軸線作“自轉”的快慢,決定著陀螺的平衡性:速度越慢,平衡性越差;速度越快,平衡性也就越好。如果平衡性象征穩健,速度象征發展,那么陀螺原理的核心思想便是動態平衡穩健發展。這正是商業銀行穩健發展應當追求的理想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告訴記者,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建立并定期公布評價結果的“陀螺”評價體系包含9項評價指標,較為科學、全面地反映了商業銀行的綜合發展能力,對商業銀行穩健運營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通過評估,商業銀行可以對照評價體系的要求檢查出自身在經營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進而提高穩健運營能力。
“通過綜合不同指標對銀行進行分類評價,有助于全面評價商業銀行發展情況,推動商業銀行發現在同業對比中自身的優勢和短板,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進而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一位銀行研究部門人士如是說。
(作者:唐婧 編輯:曾芳)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